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胃胀 >> 胃胀气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芒种养生提示

来源:腹泻胃胀 时间:2022-7-16

芒种时间:每年6月5-6日之间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青梅煮酒论英雄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防治热伤风

  天气炎热,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受凉感冒。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空调病就属于“热伤风”。

  “热伤风”病情较轻的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呕吐或腹泻。

  对于“热伤风”,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二三日即可痊愈;病情较重的可用中药(如香薷饮、三仁汤等)治疗。预防“热伤风”,要锻炼强身,并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防冬病潜伏

  某些冬季常发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体内。从初夏开始,患者就必须注意生活习惯。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病症患者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宿室外,不睡地板,最好别穿短裤短裙。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在夏季应防风寒,除上述禁忌外,还要少食甚至禁食冷饮。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患者,如慢性腹泻、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除上述禁忌外,别过多食用瓜果及冷食。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的头疼病,患者别用冷水洗头,洗头后不要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吹。

勤洗澡换衣

  芒种时节,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有利于健康。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要注意,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如果采用药浴,健身防病效果更佳。

勿赤膊贪凉

  此节气中,大街小巷开始有人赤膊贪凉光着脊梁。其实,当气温超35℃,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此时若光着脊梁,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不能散热。若穿点透气性好的棉丝织衣服,使衣服与皮肤间存在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为避免“空调病”,夏季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久待空调房间,应定时通风换气,禁止在空调房抽烟;长期呆在空调房的人。每天至少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

百毒之月至

  芒种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衣物容易发霉。这段时间被称为梅雨季节,也叫做“黄梅天”。由于此时的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所以五月又称“百毒之月”。

  古代门楣悬艾草,是为了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辟邪驱毒,所以古称五月为“蒲月”。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午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入夏天,气温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

饮食养生

夏季一到,炎热的天气让很多人都没了胃口。夏季的饮食显得更为重要,吃得对,胃口好,能防酷暑;吃不对,则越吃越没劲,不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到底如何清补?

  第一菜黄瓜

  上榜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也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黄瓜,做法简单,用料也很少,还有杀菌、增进食欲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第一菌木耳

  上榜理由: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最佳搭配:银耳有润肺生津、补养气血、滋肾益精等功效。将双耳用温水泡发后,与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笼中蒸熟,制成双耳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清炒、凉拌、做汤均可。

  第一谷薏米

  上榜理由: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维生素B1和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的食物。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品,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最佳搭配:薏米红豆粥。既除湿,又补心,还能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最佳烹调方式:暑热会减弱食欲及肠胃的消化功能,粥类食品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

  第一粥绿豆粥

  上榜理由: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第一饮酸梅汤

  上榜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家常做法:材料: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片糖或者红糖。方法:1.从干货市场买回家的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2.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3.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红糖。5.小火熬煮6—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第一瓜西瓜

  上榜理由: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经常饮酒的人体内偏热,若能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还能加强肝脏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添光泽。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营养也多,适当吃些西瓜,不仅能补足丢失的水分,更能增加营养。

  最佳烹调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拿来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来煮水、炒菜。

补益肠胃:香菇冬瓜球

  配料: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清热解毒:薏仁薄荷绿豆汤

材料: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冰糖1-2大匙;

  做法:薏仁、绿豆均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锅中倒入毫升水,加入薏仁及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煮半小时,加入薄荷及冰糖继续煮5-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清心安神:百合粥

  配料与做法:百合30克,粳米克,冰糖定量。百合用清水洗净泡软,粳米洗净,与百合一起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溶化后稍煮片刻即可。每天早晚食用。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肺痨久咳,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及食欲不佳而时有虚热烦躁者,均可辅食此粥。百合既是食物,又是一种药物,甘平,功专润肺止咳,且有益气调中、清热宁心的作用,长期食用能收到良好的食疗效果。

益气滋阴:冰糖银耳羹

配料与做法:银耳20克,红枣克,配冰糖克。银耳用温水泡胀,洗净泥沙,摘去黑根,用开水汆一下,用清水泡后,上屉蒸熟,红枣洗净,置小碗内,上屉蒸熟。取一清洁锅,加清水克,置火上烧沸,加入冰糖使其溶化,加入银耳红枣,煮沸片刻,分别装在碗内。

  功效:银耳软糯,清鲜甜美。可生津润肺,益气滋阴,适宜干咳、痰中带血、便干下血、久病及热病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者食用,有一定疗效。

以上小狮采编自互联网,欢迎转发!

点通讯录“+”,再“查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9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