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
1.病因: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胃肠型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
2.症状: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3.如何预防:预防胃肠型感冒其实很简单:多喝水,最好不要食用冷藏的饮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家里居住的房间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居室内的空气新鲜。遇有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
1.病因: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
2.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两季。
3.症状: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主要侵袭1~7岁儿童,病程为1周左右。
4.如何预防:让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
1.病因: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潜伏期为2~7天。
2.传播途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3.症状:急性起病、主要以发热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疱疹为米粒大小、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预防措施:流行季节,家里要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对幼儿餐具、口杯、等个人卫生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室内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让幼儿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幼儿如果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医院就诊。
新崇正幼小衔接班天山区建设路号新崇正教育培训学校一楼、三楼
联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