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胃胀 >> 胃胀气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胃痛反酸嗳气胃肠不适调理看这里内含出

来源:腹泻胃胀 时间:2021-8-22

小M是一个办公室白领,最近总觉得胃肠不舒服!

到医院这种化验和检查做了一通,却没发现什么问题!

但总是

胃胀、胃痛、胃冷!!

反酸、嗳气!!

腹胀、腹痛、便秘!!

怎么会这样?!

现代人生活,快速的节奏、巨大的压力,而饮食往往不规律、不节制,由情绪和胃肠的双重影响下,就很容易出现胃肠的不适。

胃肠不适等于西医的什么病呢?

胃肠不适,中医可归为“痞满”“胃痛”的范畴。

而西医,即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以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为主要症状。

本病发病率较高,为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餐后不适、胃痛、胃胀等,虽无相应器质性病变,但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为本病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体秉承于先天父母之基,受养于后天水谷精微。

若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羸弱,加之饮食不节制,从而加重脾胃运化的失常.

2、饮食损伤

饮食应以适度为宜,过饥过饱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过度节食,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脏腑组织失养;

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使脾胃负担加重,以致“食积”内停,久之导致脾胃运化乏力。

3、感受外邪

风、暑、湿、燥、寒均能伤人,使人发病。

其除可侵袭人之肺卫皮毛由表入里,亦可乘虚而入于内,直中脾胃,遂发为本病。

4、情志失调

情志因素往往为胃肠不适的重要病因。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的情志活动由五脏精气化生,由于七情可直接损伤五脏精气。故而成为多种情志病及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

目前,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加,精神心理因素在诸多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虽在脾胃,但与肝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因肝气郁结致中焦气机不畅、停滞而失于疏泄,以致运化不利。

那么,如何调理肠胃?

1、穴位保健

胃肠不适,我们可以尝试点揉中脘穴。

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等。

操作方法:

点击法:

用手指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稍大,坚持一般3-5分钟。

按摩法:

按摩中脘穴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以手掌施力。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过饱宜轻按摩。

2、针药调理

《黄帝内经》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理好自身的正气,让疾病不能靠近!

胃肠不适,只要我们强调脏腑气机的影响,重视情志致病的重要地位,标本兼顾,将健运脾胃与调畅气机相结合。

针对每个人不同体质,订制中药调理方案。

以中药健运脾胃,以针灸疏通经络,通过综合调理体质,通过提升自身修复能力,以调治疾病。

医生

陈美玲

中西医结合内科

主治中医师

简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工作协会委员,医院健康调养中心进修,从事中医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

综合运用中医汤药、养生药膳来调气血,以生物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身心整合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颊针防治全身疾病,配合脐针、董氏奇穴、穴位埋线、艾灸等综合调理体质,调治疾病。

内科:失眠、疲劳、感冒咳嗽、胃肠道不适

妇科:痛经、闭经、不孕、月经不调、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

痛症:颈椎病、腰腿痛

出诊地点:医院

门诊楼二楼

中医内科4室

出诊时间:周一到五(全天)

参考文献:

《冯五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

《从“治中焦如衡”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4节气养生法》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为小狮子原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版权归会针灸的小狮子所有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转发请保留此版权声明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ling_greenwind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