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作为现在社会的主力军,70、80和90后们在生活中体会过“力不从心”的感觉。总觉得很累、头晕眼花、提不起劲,甚至还有越休息越累的倾向。很多人会用“亚健康”来概括这种症状,但或许这种症状源自于脾和湿。看看任之堂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基本情况卜某,男,44岁,丹江口人。
主诉身疲倦、头晕沉反复1年余。
病史患者从事脑力劳动,常久坐不动,平时运动很少,经常需要熬夜应酬。从年开始明显感觉体力不足,上楼时就心慌气短。稍微活动就易疲劳,而且嗜睡,整天头脑昏昏沉沉的,之后出现了头晕症状。医院就诊,做脑部检查未觅异常,服用西药及中成药(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一周前头晕加重,动则头眩,遂于8月25日前来就诊。
现症身体困重疲倦,头晕沉,心慌气短,嗜睡。腰背疼痛,关节僵硬,到中午时刻关节僵有所减轻。胃纳差,易胃胀,并伴有口干,但又不爱喝水。大便黏,费手纸,小便调。
脉象双手脉下陷。双寸不足,双关尺脉濡而大。右关脉明显郁。
舌诊舌胖大,舌苔淡白,舌尖红。
手诊手掌心发热,十指指甲下弯,指甲颜色郁红,月牙大。
处方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忍冬藤30克防风l0克升麻8克葛根30克红参须2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黄芩12克炙甘草8克苦参6克知母10克茵陈10克羌活5克(后下),猪苓10克3剂
分析此案病机当为脾虚湿重,湿阻阳郁,阳气不升。
双手脉下陷,双寸脉不足,是气机下陷、上焦阳气不足的表现;右关脉郁结合舌体胖大,舌苔淡白提示脾虚湿重;双关尺脉濡而大提示下焦湿气很重;手掌心发热,指甲颜色郁红,指甲月牙大提示阳气郁闭在下焦化热;十指指甲下弯是阳气疏发不足的表现。经云:久坐伤肉。而脾主肌肉。患者经常久坐不动则伤肉伤脾,脾伤则水湿化生。再加上经常不运动,阳气得不到宣发,就会被水湿郁闭在下焦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相当多见,患者要么是职业原因,要么是生活习惯,整天窝着不动,看电脑、电视或者玩手机,平时也不爱干活,不爱运动。这样的生活,时间长了以后,就一定会出问题。碰到这种患者,老师在处方开药的同时,还会劝告患者要多到田地里面去劳动,因为干农活接土气则能补脾不足,晒太阳能补阳气,干活出汗能宣阳气,一举多得,比吃药效果还好。这一点我自己体会最深。我素有脾胃虚寒,大便总是不顺畅。但如果我光着脚板在太阳晒热的黄土地上走上几十分钟,以后一段时间大便都会变得很好很通畅,这种效果远远比吃药快得多强得多。阳气郁闭下焦,心肺阳其气不足,所以患者会出现“身体疲倦,头晕沉,心慌气短,嗜乎睡,腰背疼痛,关节僵硬”这些症状。胃纳差,容易胃胀,是脾虚不能运化的表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津液不能上承咽喉,因此口干但又不爱喝水。患者虽然上焦阳气不足,但是暂时还没有产生器质性的病变,所以西医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治疗。
治疗思路当然是以升阳泄湿为法,像这种典型的水湿郁闭阳气较重的患者,当归拈痛汤是首选。当归拈痛汤由白术、茯苓、泽泻、防风、升麻、葛根、人参、当归、苍术、黄芩、炙甘草、苦参、知母、茵陈、羌活、猪苓组成。临床上,凡是见双寸脉不足,双关尺脉大,同时伴有郁热的,无论患者所患什么疾病,病异证同,都可以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方中再加一味忍冬藤化湿通络。
患者3天后复诊,告诉我们头晕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好转很多。
评注湿阻阳郁化热,阳气不升是比较多见的一个证型,我们要把这个证型掌握运用好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疾病都能取得好的疗效。
那么怎样去判断呢?首先从脉诊上来说,表现为双寸脉不足,双关尺脉大,关尺脉按之有濡弱的感觉。其次,从舌象上看,多为舌体偏胖大,舌苔淡白而舌质偏红。再次,从手诊来看,手掌心热,指甲月牙大,颜色红,这些都是阳气不能宣发,郁而化热的表现。把以上要点掌握好了,临证判断也就能八九不离十了。
温馨提示:
文中所发内容,仅供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所用,亦可作为患者与医生交流之参考。但是,请朋友们切勿不经诊断就照方使用,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切记切记。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任之堂医案讲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雪峰张宇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