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先把重点划在前面吧,有很多读者读不到最后的。抗生素大多寒凉,常用伤小儿脾胃;激素易使人出现肾虚内热、肺脾气虚、挟湿挟瘀的病态表现;久服激素者中医治疗初始可能出现“灾怪”现象。
今天在泰坤堂接诊了一名4岁的小患者,经常生病(发热、咳嗽、皮肤瘙痒、呕吐、腹泻),抗生素使用是家常便饭,疫情爆发时因疑似过敏性紫癜使用了一段时间糖皮质激素。小脸晦滞无光,咳嗽,瘦弱,腹部软弱无力。父亲开具药物后,我跟家长做了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们这种久病常用抗生素与激素的孩子,在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突然有些低热(不超过38℃)、莫名腹泻、身痒加重、咳嗽加重甚至呕吐痰涎,这是药物激发身体机能将留存在体内的水毒外排的表现,如果出现了不要害怕不要焦虑。在得到家长支持后,也告知了他们小儿喂养、病中宜忌需要注意的事项(具体见结合两个孩子的急性发热病跟家长聊聊以及谈谈我对自家女儿常见病的治疗与护理)。相互留了联系方式后一家人便告辞抓药去了。
上午忙完,中午父子俩坐在诊室里关上门,一边吃盒饭一边聊了起来。
我:今天这个小朋友扁桃体良性增生,2度肿大,一看就是经常发热反复挂水的那类孩子,热度当时降下去了,致病微生物也干掉了,但是正气却没有恢复,水毒无力充分发散,久之便成了良性增生。
父亲:可以这样理解。抗生素大多属于寒凉药物,是会伤害人体正气的。
我:您老是说抗生素是寒凉药,我们中医药经典里,没说过抗生素的药性啊,您是怎么判断的呢?
父亲:很简单啊。抗生素服用、尤其打吊针以后,一些体质弱的老人、小儿、甚至成年人便会出现消化道的症状,比如胃脘寒冷、大便秘结或者腹泻、食欲减退、胃胀或者嗳气等,还有些会出现头痛、肢体腰背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因为不是人人都有这些反应,每人的反应多种多样,西医便以药物不良反应来解释。而我们中医从阴阳寒热角度来分析问题,这些症状大多可以归结为寒凉伤害脾胃的结果。经验来自于临床观察,见得多了,便大致可以确定抗生素的药性为寒凉了。
我点头道:脾主运化,人体气血的生成、营卫之气对体表的固护都离不开脾胃的作用。寒凉最伤脾胃,这抗生素用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体质弱的孩子可真够呛了。就像这孩子,面色晦滞没有光泽,瘦弱,腹部无力,有胀气感,典型的脾胃虚弱。
父亲:是的。但是也不是所有抗生素都是寒凉药物,也有例外,我也见过药性温热的抗生素,比如病毒唑。西药抗菌杀毒优势明显,但是对于人体机能的调整,却可以说没有半点好处。
我:这孩子还用过强的松。我观察慢性久服强的松的患者,症状大多能够控制,但是从中医角度来看,病位却是越来越深的,临床多表现为肾虚内热、肺脾气虚、挟湿挟瘀之象。我见过成年人肾病久服强的松出现胃肠道出血的,也见过出现幻觉而狂躁的,还有类风关久服强的松后出现骨髓抑制的,非常难以处理。
父:长期运用激素的患者不好治,用药容易出现“灾怪”现象。
我:我与几个同道聊天时,大家似乎都见过这样的情况。最典型者,便是久咳、哮喘使用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的孩子,用药后出现发热、咳嗽喘息加重的情况。
父:激素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来控制炎症反应,继而控制症状。中医是因势利导。小儿肺系疾病,大多病在表,我们的方法是宣发。疾病一直处于抑制的状态,一下子宣发,身体会有反应,发热、咳喘,是水毒、寒气欲外散的表现。只有寒水完全宣散,病根才能根除,之后缓缓调理,体质上去了,便完全好了。
我:但是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便怕了,不敢再用中药。今天这个孩子,体质孱弱,我们药量用的很轻,我想身体可能不大会起反应。但是预备万一,我还是叮嘱了家长,遇到变化不要害怕。
父:有时候不怕病情棘手,就怕家长没有信心,不能坚持。
(未完,后续的聊天为情志因素对小儿身体素质及疾病的影响,另开一篇。)
吕振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rhxcwz/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