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出现或身边的人遇到下面情况呢?
换季的时节,虽然没有感觉受凉,但是常感觉胃里哽着东西;
在午后出现饭后不消化,胃胀满,这个时候如果打嗝就会舒服一些,如果想打嗝但是打不出,就怎么都不舒服;
在入秋的季节,会出现肠鸣或放屁增多,无论是无声的还是响屁都超尴尬的;
喝些热水热汤就舒服,喝冷水就难受;
有时大口吃饭或吃饭过快,饭后不多久就感觉胃开始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有时很快就没了,有时可以持续到下一餐仍然存在,即便隔一餐不吃也不会觉得饿;
如果再细心些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人同时伴有舌苔厚腻或薄白,喜热不喜冷,常有胃酸或口有异味的情况,食欲不佳,容易疲劳困倦,四肢畏冷,天热的时候没有症状,若是冷空气以来或夏季空调过冷就不适,生活中普遍压力较大、情绪易紧张、生活规律都不太好。
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那么,你应该注意了,这很可能是脾胃虚寒给你的一种症状预警。胃胀、放屁、肠鸣、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畏寒、反酸等都是脾胃症的症状表现,有脾胃虚寒的人,说明脾胃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肝气上逆,疏泄失职。
咱们今天来聊聊以上虚寒性胃胀气的三种应对方法方法吧。
陈艾叶方陈艾叶30克,(去粗梗、叶柄等杂质)。将陈艾叶以清水湿润,并加适量白酒混合,再将艾叶揉搓至松软方向,然后用软布或纱布包裹好,直接敷于脐部。
艾叶性温,可散寒除湿,温阳止痛。白酒可以舒筋活血,消除疼痛。
这个方子不仅可以治疗脾虚及伤食之腹痛,对于小儿外感风寒,寒湿也很有疗效。
肉桂汤肉桂50克,将上药水煎后取药液分早晚2次服,温汤送下。
肉桂能温中散寒而止痛,故遇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单用一味,也有相当功效,如虚寒甚者,尚可与其他温中散寒药如附子、干姜、丁香、吴茱萸等合用。
一般第一天服用后即觉腹中寒气遂通,大便欲去,连服3天,腹胀尽退,食欲大增。
小建中汤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大枣20克,饴糖30克。水煎服。
(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协商当地医生用药)
该方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引发的腹中疼痛,神疲乏力颇有功效。该方实质在于调整肝胆之气,同时调和脾胃之气。主治:虚劳里急、腹中痛、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痛者。所以它并不是主治胃病,但和胃暖中却很好。
除上面3方可在胃胀气时应用,脾胃症重在养而非治,这几点额外的注意事项,紫苏也建议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lnwz/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