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或胃病十分常见。胃每天都在容纳吃进来的食物,连个单休都没。肝则主管疏泄,小小的生个气都会对肝造成影响。
如果肝和胃同时出问题,在中医里有一种证型,是既伤肝又伤胃,这种证型就叫肝火犯胃。
肝火犯胃有哪些症状呢?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首先,胁肋部位疼痛发胀,或者胁肋部位有灼痛感,或者时不时有一种短暂的刺痛感。这是肝胆二经循行于胁肋,肝气不舒的表现。
舌红苔黄脉数是体内有火的典型标志,弦脉主肝病。
口中发苦。有了火,自然灼伤津液。肝气不畅,胆气不降,胆气上逆口腔,所以就口苦。
是最重要的,就是胃不好,胃痛,胃反酸、呕恶。到医院检查,往往有胃炎、胃食管反流的毛病。这怎么回事啊?肝属木,脾胃属土。肝火旺盛以后,木就克土,导致脾胃受伤,胃气不降,于是出现胃胀、胃痛、呕吐、反酸等现象。
这样的一组症候,在当代人身上是特别多见。
一方面,因为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憋了一肚子火;一方面又无处宣泄,只能强颜和顺。结果,就是肝郁化火,影响胃气的通降,表现出来就是一边生闷气,一边反酸胃痛,胸腹胀满,整个人别提多难受了。
而治疗肝气犯胃证的代表方就是左金丸。
左金丸首见于《丹溪心法》黄连六两(g)吴茱萸一两(30g)
上药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五十丸(60g)
现代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g,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才原方比例酌定。
为什么叫左金丸呢,这和它作用脏腑有很大关系。
这个方子是用来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的。
朱丹溪说:“气从左边起者,乃肝火也。”左为肝,金为制,“亢则害,乘乃制,制则生化”;肝木亢害,肺金承制,肝为风木之脏,受制于肺金不致过亢以能正常生化,肝得肺制故名左金。
“左金”即为“制木”,“左金丸”即为“泻肝丸”之意。
首先说君药黄连,古语有:“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四气五味讲,苦寒泄降,黄连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而不犯胃。
但是临床上泻肝火的苦寒药,多首选龙胆草而不是黄连。
本方为什么选用黄连呢?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
《丹溪心法·胁痛》见有:“抑青丸,泻肝火。黄连半斤。上为末,蒸饼糊丸服。”
单味黄连成方,名抑青丸,功效泻肝火。
而吴茱萸的作用就更妙了,在这个方子中扮演四个角色。
一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
二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治热以寒,大剂黄连苦寒正治,小剂吴茱萸辛热从治,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
三是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
四是可引领黄连入肝经,使泻火之力作用于肝。
也就是说,吴茱萸这味药功兼四用,是为佐使,与黄连君药相合,就起到了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和胃的作用。
吴茱萸暖肝,尚可温胃;黄连清心、清肝,尚可清胃。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痢疾等属于肝火犯胃者。临床应用时,本方常作为药对与他药配合使用,口苦和嗳气吞酸为本方的应用指征。
形貌:体形偏瘦,唇红
症状:
①胃脘嘈杂,泛酸灼热,嗳气,恶心呕吐;
②胁肋部疼痛,左胁痛居多;
③大便稀溏,或腹泻;
④小腿抽筋;
⑤小便色黄。
舌象: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内科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肠炎等。
①慢性胃炎,泛酸伴口干,口苦,恶心欲吐,乏力者,可配小柴胡颗粒同用;
②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半夜或晨起泛酸加重,多食胃胀,嗳气频作,汗少,手足冷,胸闷胁痛者,可配气滞胃痛颗粒或柴胡疏肝丸同用;
③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脘隐痛不止,泛酸嘈杂,心烦,齿衄,早醒,肩紧胸闷,胁肋胀痛者,可配加味逍遥丸同用;
④慢性糜烂性胃炎,胃脘疼痛久不止,泛酸,胁痛,妇人伴痛经,月经色黯紫,泛酸,大便干结者,可配桂枝茯苓丸同用;
⑤慢性胃炎,食后胃胀气,泛酸,气短乏力,劳累后症状加重,不欲饮食,口黏,晨起咯痰,大便溏稀者。可配香砂六君丸或六君子丸同用。
①泛酸而伴舌淡胖、水滑.面白无华,怕冷食,脉沉细无力者不可服。
②急慢性腹泻,大便不臭,怕冷食,或食冷加重者不宜服。
③对苦味敏感,食苦则恶心,食欲差者慎用。
左金丸加木香,名香连丸。功能清热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肠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左金丸加炒白芍,名戊己丸,可泻肝火,和胃降逆,治肝胃不和,口苦嘈杂,腹痛泻痢。可用于急性肠炎、痢疾,也可用于慢性胃炎的烧心、胃痛。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zlwzff/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