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胃胀 >> 治疗胃胀方法 >> 正文 >> 正文

益母草

来源:腹泻胃胀 时间:2022-6-6
北京酒渣鼻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益母草,中药名。别称坤草、茺蔚、母草、月母草、益母蒿、益母艾、三角胡麻、四楞子棵。其种子也入药,名为茺蔚子。

来源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的地上部分。

药用历史

益母草始载于《本经》,原附茺蔚子条下,入药用其茎,“主治隐疹痒,可作浴汤。”

《本草纲目》:“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

历代典籍中关于益母草的记载

《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本草求真》:益母草(专入心包肝)。一名茺蔚。辛微苦寒。功能入肝心包络。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

《本草备要》:通行瘀血,生新血辛微苦寒。入手、足厥阴(心包、肝)。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

《本草备要》: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治血风血晕,血痛血淋,胎痛产难,崩中带下,为经产良药。消疔肿乳痈,通大小便。

《本草便读》:消水逐风,敷围散肿,花能外散兼行表,子则行中带补阴。

《本草蒙筌》:凡胎前产后,有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

《本草求真》: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难产、已产而见血晕、疔肿乳痈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

《本草易读》:消水行血,祛瘀生新。退疔肿而平乳痈,调经脉而通二便。血风血晕血痛血淋之苦,崩中带下胎疼难产之。

《本草择要纲目》:明目益精,调经益产,肿毒疮疡,胎漏产难,胎衣不下,但根茎花叶专于行血,而子则行中有补也。

《得配本草》:行血而新血不伤,养血而瘀血不滞。利二便,治产后血胀,疗血逆大热,消乳痈,解蛇毒。

《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行血养血,安胎利产,消浮肿恶毒疔疮,治头风血虚目疾,瘾疹发痒,堪作浴汤。子名茺蔚,益精明目,除水气,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下腹中死胎,理产后血胀。

《药笼小品》行血去瘀生新,调经,消疔肿乳痈。

《玉楸药解》:活血行经,破瘀通脉,胎产崩漏,痈疽癥瘕、跌打损伤悉效。调经行血,治一切血证,破瘀扫腐,下死胎,摧胞衣,并医各色疮疡。女子良药。

药膳食疗

采集

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产地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河滩草丛中、溪边湿润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炮制

鲜益母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

干益母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贮藏

干益母草置干燥处;鲜益母草置阴凉潮湿处。

用法

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事项

益母草性味偏寒,故平素脾胃虚寒、易腹泻的人不可大量长时间应用。

孕妇、阴血亏虚者、血虚无瘀者慎服。

《本草备要》:然辛散之药,瞳子散大者忌服。忌铁。

《本草便读》:无瘀滞者不宜用之。

《本草撮要》:瞳子散大者忌用。

《本草新编》:但益母草实非补物,止能佐补药以收功,故不宜多用。

《得配本草》:崩漏,瞳子散大,二者禁用。

《药性切用》:非血滞者不可用。

(特别提醒,孕期勿服益母草,活血之品易致流产!)

:茺蔚子

茺蔚子中药名,别名益母子

历代典籍中关于茺蔚子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甘,微温、微寒,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治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久服轻身。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益精明目,除水气,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下腹中死胎,理产后血胀。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

益母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统血之脏,辛甘益血,目得血则能视,所以明目。脾者阴气之原也,肺者津液之原也,甘辛能润,所以益精。脾者为胃行津液者也,肺者相传之官,通调水道者也,辛甘益脾肺,则津液行而水道通,所以除水气。

久服益肝脾肺,肺主周身之气,脾主周身之血,肝为生生之脏,以生气血,气血生,生长旺,自然身轻矣。

采集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海滨池泽,五月采。

今处处有。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方用亦稀。

《中药大辞典》: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果实。8~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拣去枝叶,筛净杂质。

炮制

茺蔚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茺蔚子:取净茺蔚子,照清炒法炒至有爆声。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创者!

益母草是要求掌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药物。益母草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主要是用于妇科的瘀血证。

如果月经不调、痛经,不管虚实,从古到今,都广泛地使用。如果是实证,当然配伍其他的活血调经的药,比如说红花、桃仁、丹参;如果是虚证,加到补虚的方当中,比如说八珍益母丸,气血双亏又月经不调。八珍丸就是四物汤加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在这个基础上,益母草也能够在里面(使用),所以对于妇科的瘀血证,虚实都用,但是用得更多的是用于产后。医院,或者一些妇幼保健院,产后益母草的制剂几乎都是一个常规的给药,每一个产妇都要在一定的时期内都需要服用。单味的,比如说益母草浸膏,或者现在益母草的冲剂,益母草的颗粒剂,当然也有复方,以益母草为主药,它能够帮助子宫的恢复。因为妇女在妊娠当中,随着腹中的胎儿的长大,子宫也要扩张,也要长大,分娩以后,就要让子宫收缩,要恢复到妊前的那种正常的状态。如果说子宫收缩不好,子宫复旧不好,可能就是出现了恶露不行、恶露不尽,这样的一些中医所谓的产后的瘀血疼痛证,或者一些瘀滞的出血证。在这个时候,益母草能够明显的收缩子宫,促进子宫的恢复。有的人在过去在临产的时候也用益母草,有利于分娩,也是增加子宫的收缩,但是应该掌握好分寸,这个是我个人的观点。

为什么益母草要用这样一个名称?首先它是妇科病用得多,但是这一点不能引起误解,好象不能认为益母草只有妇科病,妇女的瘀血证才能用,这样理解就错了。除了妇科瘀血证用得多以外,其他的,比如说跌打损伤,现在用于冠心病的心绞痛,益母草还有注射剂,也可以用,这个是不分男女,都在使用。

因为过去曾经出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个笑话,我就亲自知道这么一回事。就是过去的服药,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医疗保障制度,就是公费医疗,吃药,只要你有单位,有一个所在的一个给你出钱的地方,服药以后就可以报销,我知道的一个人,他是男性的一个患者,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在)他中药处方里面他开了益母草,最后到单位去药费报销的时候,他们的领导对他进行了批评,不给他报销,不给签字,说什么肯定你把那药开回去你家里面的女性的人吃了,不是你的夫人就是你家里面的什么人,或者女儿之类的,因为你是男的,为什么益母草(在)每个方里面都有?其实是那位单位的领导就不知道益母草并不完全是妇科病的专利,只能说是妇科病用得广。既然妇科病用得广,在命名的时候,前人当然也有把它称为坤草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个坤就代表阴性,代表女性。所以我们现在在商店里面逛商店,比如说买一个坤表,有的说坤包,女士用的表,手表,女士用的小包,坤表、坤包。就突出了益母草对妇女比较主要,但它不是专利。为什么作为坤草没有益母草那么影响大呢?产后用得多,妇女要成为母亲,都在分娩生产以后,强调了它在产后应用最为重要,我想前人命名是不是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一定考虑到了,才有益母这个名称,这样来帮助大家理解。

它在妇科病很主要,尤其是在产后,帮助子宫的复旧这方面。所以就是有出血的它也能用,实际上是一个化瘀来达到了止血的效果,所以这是益母草在活血化瘀方面的简单地情况。

另外,它能够利尿消肿,治疗水肿,现在就是不管肾性的、心性的,益母草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认为尤其是肾炎,急性肾炎引起的水肿,认为它效果更加可靠一些,这个是供参考。

有的书上还说益母草能够解毒,或者治疗疮痈和皮肤瘙痒,其实它对湿热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强,一般很少用,所以我们就是没有再保留这样的功效和应用。

关于益母草的药性,它是偏寒的,但是我们在讲它用于瘀血证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象丹参和郁金一样就说它比较适合于这种瘀热互结的?益母草不强调。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益母草作为活血化瘀药使用,一般是要求炮制的,炮制往往是用酒制,加酒来炒,炒了以后,益母草的微寒的性质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只要是用的炮制品,可以完全不考虑它的药性,它是平性或者微微偏温的,它不是寒性的。

那只有生用的时候,把它作为利水消肿,或者有的时候作为疮痈肿痛的治疗药的时候,益母草好象才是偏于微寒的,这个是关于药性的问题,就说这样的一点。

----摘自《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世间草木皆美,世间百草皆可入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zlwzff/9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