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胃胀气时总感觉胃里有气,这是由于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而引起的,并且会伴有胃痛、胃酸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胃胀气的问题,大家不妨学习一下。
吃完饭胃胀相信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本来酒足饭饱的满足感瞬间变成胃胀的不适感。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治疗胃胀的好方法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推荐我们怎么做。
吃完饭后胃胀气,上不去、下不来,严重时还会痛。腹胀、腹痛、频繁放屁、打嗝,有胀气习惯的人因此而痛苦不堪。
专家认为胀气是万病之因,气滞留在体内,阻碍各种津液的循环,使内脏活力受损,造成各部位的酸痛与疲劳。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人,别弯腰驼背或瘫坐在椅子上,让小腹突出。缩小腹、拉直背脊,才能避免胀气。
专家建议,用餐前休息片刻,先消除疲劳再用餐。利用饭前的15分钟,洗把脸,顺便轻轻按摩脸部与肩颈(由下而上),让人慢慢觉得放松下来。
避免把压力带上餐桌,因为匆忙进食,增加肠胃的负担。也尽量不要边吃东西边聊天,或嘻哈大笑,以免把空气一起吃进肚子。睡前可以做简单的伸展操排除累积下来的胀气:身体平躺,手脚自然伸直。吸气时右脚屈膝,感觉右腿挤压到腹部。吐气时右脚放下来。换左脚重复动作。
胃胀气怎么办中医推荐穴位按摩
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脘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用指压法按摩中脘穴,可以止痛。
温熏足三里
大病之后或劳倦过度,出现精神疲乏、腹胀绵绵时,可以用干艾叶点燃熏灼足三里穴(间隔1~2厘米),也可用隔姜灸。每次约5分钟,每日1或2次,连熏3~5天。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手掌上的感情线表现出来。感情线,别称爱情线,它不仅能表现出感情的强弱及是否复杂,还能判断出你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不信,那就伸出你的右手,我们一起测试!参照下面四幅图,找出与你的感情线最为贴近的图。
仔细对比喔!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zlwzff/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