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温胆汤治疗失眠和心律失常的病例很多。我第一次用温胆汤是治疗我的大舅的儿子,他当时主要是长期的胃胀反酸和失眠,我就用温胆汤原方治疗,五付后效果极其好。后来又治疗了好多类似的病人。曾经和我共事的一个护士,她因为夫妻关系不好,离婚之后,出现了失眠、焦虑、不想吃东西,胃老想吐,睡不好。我一听,不用看了,脉都没拿,直接就开黄连温胆汤,开了五付,吃了一付就有效果。只要是胆郁犯胃,痰热上扰心神,不管是胃胀、胸闷、心慌、失眠、头昏还是心律失常,都有肯定的疗效。其左关脉多弦滑,弦是有肝郁,滑有火。右关脉也多滑,右脉滑,说明胃痰浊。
附:病例9:蜱虫病
刘细金,男,66岁(堂兄余彩华的大学同学的父亲)年春季会诊。
医院确诊其为“多发性骨髓瘤并白血病、肾病综合症、贫血”等半年,已经化疗一个疗程中,灌肠后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被迫停止治疗十余天。四月前曾有发热伴肾病综合症、贫血等多系统损害病史。
现症:面色苍黄多皱纹,目珠黄浊,消瘦,气短,乏力,纳呆,口淡乏味,食后胃胀闷,腹泻有白稠粘冻,其气腥,畏寒怕冷,下肢水肿,腰部带脉处拘束感,口干苦夜甚,性急善怒,手抖眠差,体力劳动后有左侧少腹疼痛,舌光嫩红无苔干燥,两脉寸沉弱,关尺细弦数。
■辨证:厥阴病,兼大吐泻后脾胃气阴两伤已极。
■拟:乌梅丸加百部治本;■参苓白术散加生脉饮治标。
■方1乌梅20黄连16黄柏6干姜10当归6红参10细辛6桂枝6炮附子6川椒6百部30
■方2红参10麦冬10五味子10黄芪30山药30沙参10薏米仁30扁豆15茯苓15莲子肉15白术10枳实15陈皮5砂仁3
嘱病人两方隔天一付药,交替服用到第九付时,诸症消除,仅余脚部轻微水肿,继续服乌梅丸三剂浮肿也消失后,未再服药,一直身体正常。
这个病真的特别有意思,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我堂兄大学同学的父亲,湖北浠水人。他在医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并白血病、肾病综合症、贫血”等病。在医院肿瘤科住院,化疗了一个疗程。在灌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没法进食,后来被迫暂时停治疗了。我追问病史了解到,他在发病前有腿部有蜱虫叮咬史,后出现发热伴肾病综合症、贫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的情况。我诊断他为蜱虫病。我接诊的时候,他已经出院住在家里。每天就靠打点滴维持,进食则剧吐泻,完全不能进食。
说实话,这个病当时我看了之后,也没有想理出头绪来。没有办法,只有心静一点一点慢慢来分析了。病人剧吐泻之后,出现了舌质光亮无苔,肯定是脾胃气阴大伤。面黄消瘦,气短乏力,纳呆,口淡乏味,食后胃胀闷,也是脾胃两虚,气阴两伤的表现。带脉有拘束感,口干苦夜甚,性急善怒,手抖眠差,体力劳动后有左侧少腹疼痛,细弦数脉,则是肝热阴虚风动失养的表现。腹泻有白稠粘冻,其气腥,畏寒怕冷,下肢水肿,则是脾肾阳虚下寒之症,至此厥阴病的乌梅丸证完全出现了,但是吐泻之后脾胃气阴大伤,也得治疗啊。
一个是吐泻之后气阴大伤,脾气虚弱很明显,同时他厥阴病的症状也很突出,不治疗厥阴病,那肝经风火,刑克脾胃,吐泻难止。厥阴病是他的病根,是本。而吐泻之后伤了脾胃的气阴,正气大虚,也很明显,虽然是标,也得治疗啊。如果两个方子合在一起,方子太大了,还可能互相牵扯。所以我就用生脉饮加参苓白术散治得标。用乌梅丸治本,两个方子隔日交替服用。今天吃这个方,明天吃那个方,两个方交替吃。吃到第九付的时候,他儿子打电话过来讲,所有症状全部好转了,人精神状态也很好,就是下肢踝部还有点水肿。他问再怎么办?我说再继续服几付。后来又吃三付后脚肿也消了。他问还要不要再吃?我说再观察观察,看起没起来,没起来再说,再请我会诊。我指望他第二次会诊,后来就再没有会诊过。隔年后他老婆的娘家请我去会诊,了解到这个后来一直恢复很好,跟正常人一样,没什么问题。
其实他就是个蜱虫病,伴多系统损害。这是乌梅丸治疗蜱虫病,多系统损害。西医讲蜱虫病是要死人的。我治疗的另外一个蜱虫病,也是严重的血液病,我是用大柴胡汤加升降散退热,再用犀角地黄汤和升降散治疗出血DIC的。所以我们看病,学习别人的医案不能照搬,还是需要辩证的。如果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乌梅丸治蜱虫病的病案,明天满世界都用乌梅丸治蜱虫病,那就真糟糕了。
附:病例10乙肝,脾切除术后,并腹膜炎及黄疸
患者,男,约40岁,既往有乙肝病史数年,医院肝病分院住院,因脾大行脾切除术,术后并腹膜炎及黄疸,经治很久不好(回忆病例),中西药并进,病情毫无起色。
现症:低热,黄疸,色黄晦暗,情绪低落。食欲全无,恶心,腹胀,失眠严重,苔白厚腻,脉弦滑有力。诊断:痰热中阻,胆胃失和。方剂:温胆汤加减
处方: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2g,甘草6g,竹茹10g,枳实10g,茵陈15g,蒲公英15g,三七10g,焦三仙各10g。
疗效:三剂诸症显著好转,七剂后黄疸明显消退。
医院,小陈是我的湖北老乡,他是陈国良副院长的研究生。他说肝科室有一个病人中西都医治疗了,疗效一直不好,想请我去看一下。因为他是管床大夫,他就把病人推到我ICU门口。病人大概40岁左右。他当时是因为乙肝、脾大、脾切除术后腹膜炎、黄疸,治疗很久效果不好,病人非常焦虑。他当时还有低烧,黄疸,黄色晦暗,情绪低落,食欲全无,恶心,腹胀,失眠严重,苔白厚腻,脉弦滑。这个病人特别焦虑。我据其精神焦虑失眠纳呆等分析,他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肝胆郁热,痰浊中阻,胆胃不和,必须先解决他肝胆郁滞,胆胃不和这一主要矛盾,后面的问题才有办法继续治疗。他失眠严重,脉弦滑,舌苔厚腻,情绪低落,恶心呕吐,胆郁化热犯胃,痰热中阻的情况很明显,我就用一个温胆汤。因为他还有黄疸,我就加了一味茵陈,利胆退黄。加蒲公英是因为他腹部手术创口处还有点红肿,因为舌苔太厚腻了,所以加了焦三仙。小陈反映,病人服药后,失眠恶心纳呆等都有明显的改善,黄疸发热也有减轻。医院治疗的第一个病人。
你们看这个病人的黄疸,我就没有用茵陈剂利胆退黄病人照样好得很快。这个病脉弦滑有力,失眠焦虑,是肝胆郁滞得特别重了,食欲全无,恶心呕吐,胆热犯胃,痰热中阻,痰热扰心的病机很突出,如果我们还去用茵陈蒿汤治疗那就不对了。这个茵陈蒿汤证,《伤寒论》里说的很清楚,要有口渴,病机是湿热中阻偏于热的。怎么知道已经化热了,口渴就是化热很明显的一个(体征)。黄疸的病人,没有热象,你用茵陈蒿汤是不行的,反而会伤了脾胃的阳气。即使是茵陈蒿汤证,用过几付药后,一般应该改成茵陈五苓散继续服,茵陈五苓散治疗之后,也许要改归芍六君子汤或者附子汤加减以善后。所以我们看病一定要有层次,没有层次是肯定不行的。一个病人刚开始用茵陈蒿汤治疗有效果,就一直用它继续吃,这样湿热病就变成寒湿病了,脾胃的阳气伤了之后,就很容易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这是非常糟糕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zyzl/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