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术/研/究
中
华
家
教
-年第3期-
刊物介绍
《中华家教》(CN11-/G4)创刊于年,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办、中国儿童中心承办的家庭教育学术期刊;本刊以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与学术建设为主旨,聚焦问题、追究原理、揭示规律;解读政策、创新实践、推广成果。刊物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为全国广大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目录
本期文章精彩导读
特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
贺信精神
牢记嘱托抓好落实
为党的儿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儿童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对中国儿童中心40年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对广大儿童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贺信情真意切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立意高远指引我们继续前行。我们倍感自豪,十分振奋,深感责任重大。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儿童和儿童工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对中国儿童中心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广大儿童工作者的鞭策,为中心事业发展、儿童工作开展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上下滑动阅
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当好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正值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了《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作为一名老儿童工作者、一名老教师,我为之深深地感动。总书记的贺信对中国儿童中心四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作了充分肯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总书记的贺信也是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对新时代儿童工作者的极大勉励:“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总书记的贺信为儿童事业发展指引了明确方向。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儿童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儿童培养应立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上下滑动阅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共育儿童茁壮成长
谈松华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儿童致以节日祝贺,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及寄予的殷切希望。儿童时期是人生命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养育成人和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康德指出:“人是需要教育的唯一生命”“教育包括对儿童的抚育,而且在儿童渐渐成长的时候,还有陶冶”。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既要学文化,又要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他们往往具有最广泛的兴趣、最率真的心态,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科学发现,儿童早期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当今时代的新变化新挑战,尊重规律、科学育儿?就我国而言,三个挑战非常突出。一是随着时代的跨越和社会的转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和教育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的流动性在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二是随着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盼和参与意识大幅度提升;三是在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深度渗入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防止由于数字鸿沟造成的儿童之间的认知差距,已成为新的教育任务。处在这样的历史变革时期,儿童教育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顺应时代要求,只有建设好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科学育儿体系,才能“让小朋友们学习进步、快乐生活、茁壮成长”。上下滑动阅
深刻理解贺信精神,全面
提升新时代儿童工作站位
陆士桢郝星至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教师
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写来贺信。总书记的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儿童工作、儿童事业的根本指引,是新时代全社会儿童工作,特别是广大儿童工作者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学深悟透习近平同志贺信精神,儿童工作者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初心。我们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高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儿童,培养儿童的爱国精神和政治素养。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直接关系到政党及其政党政治是否后继有人,是关乎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发展的百年大计。从儿童发展视角说,儿童政治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人必须完成的政治社会化任务,即从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人、政治人的过程,这也是青少年、儿童从自身出发,立足所在生态系统,适应社会的必经之路。上下滑动阅
做新时代儿童的引路人、
守护人和筑梦人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一个特别的收获,就是学习《习近平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深感这封言简意赅的贺信是对中国儿童中心工作的高度评价和发展指南,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及广大儿童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我有幸见证了中国儿童中心40年来发展的光荣历史,她既是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国家队,也创造性地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取得了全国瞩目的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说:“4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一个经典性的总结,更是一个历史性的评价,自然也是中国儿童中心前所未有的殊荣。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心有宏伟蓝图,对广大儿童工作者寄予厚望。他在贺信中说:“希望你们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段话是贺信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的定位与目标的提出,对于儿童工作的发展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引领都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努力探索。上下滑动阅
政策思想
罪错未成年人监护人
强制亲职教育的立法省思
——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研究对象
姚建龙陈子航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文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其基本理念在草案修改阶段对“家庭”的定性经历了从场域向主体的转变,亦即从强调国家与家长共同对家庭教育责任的“责任法”转向了强调国家单方面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助责任的“指导法”。但是,对罪错未成年人监护人强制亲职教育缺乏“刚性”的规定无异于推舟于陆。这样的修改思路并未能解决长期困扰实践的“强制”缺失困境,既背离了本次立法的初衷,也严重限制了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效用的发挥。鉴于此,家庭教育立法应尽快实现对“家庭”场域定性的回归,完成从“协助家长”到“构建家庭”的理念转变。只有如此,罪错未成年人监护人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功用,并进一步通过增强制度刚性、健全配套机制,以期在家庭场域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上下滑动阅
调查研究
年我国家庭教育领域
十大舆情热点事件述评
唐远清张月月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年,对我国家庭教育而言,无疑是备受重视的一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出版,引发社会各界的学习热潮。年,亦可谓家庭教育的最强政策扶持年,党和国家推出的家庭教育相关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强、影响之深,史无前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标志着中国家庭教育进入法治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对家庭教育作出最强政策扶持的宏观背景下,舆论场最关心家庭教育领域哪些事件?有哪些广受社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