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难以置信,但筷子能“传递”的癌症就是——胃癌!
?
其实真正被传递的,是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自年被发现是大多数胃溃疡和胃炎的成因后,它与胃癌的关系也一直是学术界紧盯的重点。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的Hp的总感染率超过56%,即你身边每两个人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偏偏小家伙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守护我们娇嫩的胃就必须知己知彼。幽门螺旋杆菌
只要一人感染,我就有机会感染他所有家庭成员,来看看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入侵的,连小孩也不会例外!
胃液、唾液和便便,都是幽门螺旋杆菌会出没的地方。至于幽门螺旋杆菌(HP)是如何传染的?在此举例一条“传染链”:幽门螺旋杆菌搭“食物顺风车”到达肠道
↓
某HP携带者如厕
↓
擦屁屁时Hp沾手上
↓
Hp到达门把手
↓
Hp到达路人甲的手,趁路人甲吃饭进入胃部,入住其脆弱的胃黏膜,Hp尽情增殖
甲唾液中Hp转移到筷子。
↓
给家人夹菜时粘在菜上,新感染者出现。
然而这个过程中只需要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筷就可以切断传染链,平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共用私人物品是预防Hp感染的关键。
那么吃奶或者辅食,还不能自己如厕的小宝宝是不是能躲过一劫呢?假如携带Hp的大人有用嘴试宝宝食物温度、与孩子共用餐具这类习惯,也会传染给孩子。
事情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在婴幼儿时期,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口→口传播(唾液)。
而临床上,儿童体检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项目的建议却是——不用查!
首先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胃病或胃癌。根据《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儿童进行Hp根治治疗是弊大于利!有一部分孩子感染后会不治而愈,
过早使用抗生素对孩子长期健康并不是好事。
只有出现以下情况,爸妈们才医院做幽门螺杆菌检测:1.经常肚子疼、打「饱嗝」、呕吐还有反酸等;2.孩子已经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3.出现无法解释的缺铁性贫血,或者家人患有胃癌;4.或者是孩子因为某些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损伤胃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胃痛、胃胀、胃溃疡、胃癌……瞧瞧我对你们的胃都做了什么Hp住在胃黏膜组织中,但不怎么安分,时不时给胃黏膜释放点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会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Hp不像其他诱发癌症的病毒,并不会把致癌基因转入到体内,所以我们很难知道Hp到底怎么诱发胃癌的。
简单地说,就是原本负责新老更替的干细胞的增殖,是有“规划”进行的。Hp使坏后它们过度活跃产生更多的细胞,忙中出错使得细胞癌变风险增加了。
抗生素要灭我都得强强联手,而有的人却想靠偏方?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
另一方面联合应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
临床上常用的有三联及四联的方案,疗程有10~14天不等。
专业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处理,特别是具体给药、疗程及复查等安排,还是遵医嘱的好!
益生菌也参与进来了?感觉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啊!益生菌被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中的辅助疗法已不是新鲜事。在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及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进行Hp根除治疗常常失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的混合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一定是有帮助的。此外,有助于减少抗生素相关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调整肠道菌群,增加益生菌具体可执行方案:增加低聚糖类能为胃肠道提供益生元,促进健康菌群增殖,比如大蒜、洋葱、牛蒡、芦笋、豆类、蜂蜜、西红柿、姜黄等。菊粉就是一种菊苣、洋姜中存在的天然低果聚糖,益生菌非常爱吃
多吃豆类及其豆制品纳豆、豆皮、豆腐丝、豆浆等
多选菌藻类常见菌类包括蘑菇、香菇、平菇、木耳等,海藻类系海洋生或海边生植物,含有丰富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比如发菜、海带、苔菜、紫菜。
天天吃发酵食物酸奶、泡菜等
丰富多彩的蔬菜、水果类尤其浆果,比如草莓、蓝莓、猕猴桃、葡萄、桑葚、黑加仑
调整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摄入比例最佳比例为2:1~3:1多吃深海鱼,多选用亚麻籽烹调油并丰富食用油种类或酌情服用深海鱼油将囊。
禁食反式脂肪酸煎炸食物、烧烤、人造黄油、薯条、辣条、蛋糕等。
避免进食深度加工、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
戒烟限酒、多喝水
适当运动如比游泳、瑜伽、羽毛球、网球等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