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胃胀 >> 胃胀气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倡导健康生活警惕幽门螺杆菌

来源:腹泻胃胀 时间:2022-7-4

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病例约35万例,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中国14亿人就有7、68亿左右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9%左右。

据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进行的全国流行病调查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幽门螺旋杆菌作为1类致癌因子,成为胃癌的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由活动的螺旋形菌体和数根带鞘鞭毛组成,并产生丰富的尿素酶。它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有害微生物种,它不怕胃酸的破坏。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及胃肠道以外的疾病,是目前已知最明确的影响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这与居住条件、经济条件与区域因素直接相关。约15%左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90%以上。

从胃炎到胃癌有五步病变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10%是长期口服药物、免疫因素及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胃粘膜受损。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渐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

感染幽门螺杆菌70%无任何症状,早期症状有10%表现:消化不良、食欲降低、早饱、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胃酸、胃胀、胃痛、腹泻、大便不规律等。15%-20%发展为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胃出血(胃痛、胃胀柏油便、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在空腹、饥饿和夜间疼痛明显;胃溃疡在饭后疼痛。1%-3%发展为胃癌,其中中老年为癌症高发人群。

幽门螺杆菌还导致胃肠外的一些疾病,如口臭、口苦、口腔异味、反复口腔溃疡、打嗝、缺铁性贫血、反复过敏、反复荨麻疹、银屑病、酒糟鼻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菌像幽门螺杆菌一样引起这么多相关性疾病。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主要有3种:

1.口口传播:唾液和牙斑中可检出Hp及其感染的家庭内集聚现象,支持口口传播途径。所以,家长们不要再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吃,你的这个看似亲密的动作,可能会让孩子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2.胃口传播:胃反流物中可能会含有Hp,参与Hp的传播;

3.粪口传播:粪便中偶尔可分离培养出Hp,粪便污染水源而造成Hp流行,Hp可通过家蝇携带,污染食物而传播。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去偏远地方旅游,不要喝生水;一人感染,全家都易被传染。

四、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1.定时餐具消毒及隔离。

2.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多吃深色的食物。

3.不要口对口喂饭。

4.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5.适当的补充益生菌预防幽门螺杆菌。

五、幽门螺杆菌为什么久治不愈?

1.抗生素的耐药。

2.不规范治疗,治疗不彻底。

3.同一家庭,未进行同检同治,传染率高。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诱发因素,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胃癌死亡率。

倡导健康生活,警惕幽门螺杆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9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