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汤液学问证单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运动量:是否在经期(第几天):
主诉(当下最不舒服和最想解决的问题):
一、能量(阴阳):
脉象:阴脉、津液虚的脉、阳脉、阴虚阳亢脉。
脉跳(次/分):
注意:脉一定要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运动量、季节(夏天脉浮冬天脉沉)相匹配。
二、渠道(表/里/半表半里):
1、表(皮肤肌肉骨骼):
发热(体温升高)、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头痛、颈椎肩膀痛、体痛、恶寒、恶风、汗出(冬天出汗)、不汗(夏天无汗)、怕热(自感燥热、非体温升高)、喘(咳嗽)、身痒、小便异常(尿频、尿急、尿不净、尿量多或少、起夜多、小便时尿道有涩痛感)。
2、里(胃肠消化道):
胃口:
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想吃但吃不下、吃了容易胀、胃口特别好、胃口正常、经常饱食。
喝水:
喜冷饮、喜热饮、喝冷饮不舒服、喝水多、喝水少、一天不喝也可以。
大便:
便秘、腹泻、屁多、屁臭、大便不爽拉不干净、便溏、一天不拉就难受,几天不拉也不觉得难受。
胃部感觉:
胃痛、胃胀、胃寒、胃区有痞结感、胃区按下有结痛感、烧心、呕吐、打嗝、返酸、返水。
腹部感觉:
腹痛明显、腹部隐痛、腹部有按痛不按不痛、腹痛喜按喜温、腹痛不喜按喜温、腹部发硬、腹凉、腹胀、肠鸣、胸腹部有悸动感。
3、半表半里(表里之间):
往来寒热:
一会热一会冷、上热下寒、定时发作的不适、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的病,左右不均衡的不适(身体上下左右寒热不均匀、只在身体一侧发生的不适)。
胸胁苦满(胸胁各种不适):
胸闷、呼吸不畅、胸部气窜、肋及肋下痛(不按就痛、按之才痛、空拳叩击痛都算)、胸口痛、胸口热、胸口堵。
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眼干涩痒、眼酸胀痛、迎风流泪、视物模糊)。
三、淤堵(虚实):
1、水饮:
口渴但不想喝水、口渴喝了也不解渴、一天不喝水也不觉得渴、喝水后胃胀、身肿或重、面目浮肿、小便少、胃腹区域的悸动反应(心下悸、脐下悸)、舌头胖大齿痕水滑、说话含糊、容易咬到舌头。
2、食瘀:
说梦话、磨牙、流口水、打呼噜、呼吸粗重、口臭口气重、面垢横肉、脸油头发油、手脚脱皮发热汗多、午后犯困、话多喜唠叨、下午身体容易发热、晚上睡前燥热、屁臭大便臭、经常饱食。
3、血瘀:
抑郁、情绪容易波动、易忘事、吃得多反而瘦、皮肤容易干燥瘙痒掉皮屑,皮肤有局部粗糙增厚或鱼鳞纹。面色黄暗、黧黑、眼圈发黑、腹部硬或拘急、舌头青暗瘀斑有裂痕,嘴唇不渴而干萎。
4、气滞:
胸闷气窜、打嗝、屁少、爱叹气、爱生气、胸肩内抠、蜡像脸、脸色蜡暗无光,性格过于安静。思虑过度、容易紧张、容易焦虑。
四、寒热(局部温度的高低):
1、上热:
口苦、咽干、目眩、容易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2、下寒:
胃寒、宫寒、小肚子冰凉、屁股冷、下肢怕冷、膝盖冷、脚冷。
五、腹诊:
1、心下(胃及胃周边区域)。
2、两肋及两肋下。
3、肚脐及肚脐周围上下左右。
4、小腹两侧。
六、女性相关:
1、是否怀孕:
怀孕中、备孕中。
2、月经:
提前或推后、不定期、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发暗、有血块、月经色淡、痛经、停经、经期第几天。
3、白带:
白带多或少、颜色偏黄或偏白、白带异味。
七、其他:
1、面色:
发红、多油、发黄、发黯、枯槁、正常。
2、睡眠:
失眠、白天倦怠但睡不着、嗜睡、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多梦、经常晚睡。
3、饮食习惯:
喝酒、抽烟、爱喝饮料、爱饮茶、爱吃水果、喜欢奶制品、爱吃肉、吃素、饮食多油、重口味、喜食辛辣。
八、既往病史(曾经患过何种严重疾病):
九、目前患有何种疾病以及服用何种西药:
十、如有其它不适症状和未能问到的问题请补充说明:
备注:
1、急性病以当下比较明显的证为准。
2、慢性病以三天内比较明显的证为准。
3、不太明显的证不用管。
4、抓重点,找出最明显最严重的证下手。
5、初学者最好当面问证,不要在电话里异地问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