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disease/a_5422078.html冬天怕冷可以理解,但是夏天你也一样怕冷!夏天在空调屋里面,同样的问题,别人觉得凉快,而你却觉得冷,吹空调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觉得手脚冰凉,又或者别人可以正常吃饭,而你吃点凉拌菜就拉肚子....一旦有这样的情况,你就要注意啦,很可能你的体质已经变差,你多半就是阳虚、虚寒体质了!但实际上,阳虚、虚寒体质远非这些表现。总结一下阳虚的表现:手脚冰凉,秋冬尤重;畏寒怕冷,嗜睡乏力;食少胃胀,胃胱冷痛;便溏腹泻,不耐生冷;宫寒不孕,性欲冷淡;月经后错,小腹发凉。以上为阳虚常见症状群,可简单概括为各种发凉、怕冷、功能衰退症状与身体虚弱共同出现。《黄帝内经》对阳虚人群的特点概括为“能夏不能冬”,即身体的各种不适在冬天加重,夏天减轻。阳虚的影响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对阳气的精确阐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是说,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阳病”,寒性凝滞,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气血通达;如果长期生活在室温低的环境中,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阳气的温煦、推动、兴奋、防御、固摄等生理功能下降,则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阳气不足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痛经、月经延后、不育不孕、水肿、畏寒怕冷以及得各种痛症等,也会使生命的河流壅滞、混浊,新陈代谢不畅通,出现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夏天是告别阳虚的好时机,但是同样夏天也很容易耗伤人体的阳气。夏季在五行属心,心属火。《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主要是养阳。夏天天气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人体阳气浮盛于肌肤而内脏相对空虚,这时我们的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再加上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冰镇寒凉之品、衣不蔽体、长期劳作过度或者熬夜、长期生活在寒湿的空调环境中等,伤及阳气。所以夏季反而比其他季节更易耗伤人体的阳气。详细给你说说阳虚的症状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很多阳虚的女性,月经前后不能受凉,稍微受凉,就会比别人敏感,出现月经延后或者痛经。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2.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着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似煮饭的锅具,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没有办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3.精神不振阳气不足,表现为萎靡懒动。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5.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不能吃凉东西:阳虚的人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凉东西就会拉肚子。一得病就是寒症:阳虚者一得病往往就是寒症,比如说同样是感冒,别人感冒时是喉咙疼,流黄鼻涕,吐黄痰,扁桃腺发炎化脓。阳虚体质的人感冒,就会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痒,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阳气分为先天之阳和后天之阳阳气分成两部分,一是先天之阳,也就是元阳;二是后天之阳。先天之阳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它相当于一个火种,一个能量棒;后天之阳,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就像一堆篝火,仅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木材这堆火才能持续地燃烧。肾,就是我们的先天火种;脾胃,就是我们的后天木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阳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火力不足了,从我们人体的感觉上,就是一个字“冷”。因此,人体之阳,主要来自于先天之本肾以及后天之本脾胃,当我们说到阳虚之时,通常主要指的是脾和肾之阳虚。夏日宜养阳杨上善《内经·太素顺养篇》:“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人生活在天地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受阴阳法则的制约,一年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影响着人体内的阴阳变化。人要防病延年,就必须使人体阴阳的消长运动与自然阴阳的消长变化相适应。违背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会发生疾病。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自然界中天地之气相交,阳气旺盛,万物繁荣茂盛。养生应以养阳气为主,切勿遏制损伤阳气。养阳,就是保养阳气。比如说夏季养阳,起码做到不要无谓地耗伤阳气,比如长时间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晚上在风口睡觉,大量喝冰镇啤酒、冷饮。进一步的养阳,就可以叫作温阳了,比如说针灸中的针法、灸法,或者是温阳药。夏季人体阳气隆盛在外,伏阴在内,且暑多挟湿,脾喜燥恶湿,与胃相表里,则中焦温化寒湿之力不够,易致寒湿中阻。故应用辛温阳性之品,宣发阳气,温化寒湿。而且夏季养阳是为秋冬养阴做准备的。如果是阳虚体质的人,在每年春夏症状减轻而到秋冬就会加重。这样的人适合养阳的药物。药物的阳气借助机体的生长的阳气,从而起到培补阳气的作用,到了秋冬就可以减轻症状。夏季如何系统地养护阳气?一、忌食寒凉,食温补阳要饮食有度,饮食不要过多,还可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鲫鱼、大枣、胡桃仁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来补心。此外,绿豆汤、西瓜、金银花茶、菊花茶、酸梅汤等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质多寒凉,阳虚者少吃,体健之人最好也不要冰镇过食。阳虚的人最忌寒凉食物。夏季气候炎热,冷饮成为人们的最爱,过度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时间长了还会损伤肾的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依据“春夏养阳”的规律,可选用补益助生阳气的饮食,如当归羊肉汤等。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附子粥制附子,干姜,大米,葱白,红糖少许,将附子、干姜研为极细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调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葱、糖煮粥服食。羊肉附子汤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将杜仲、附子、熟地用纱布包好;再将所有的材料以及葱、姜、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盖过所有的材料,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慢慢炖煮至熟烂,起锅前捞起药包,就可以出锅食用了。二、多动补阳,不厌于日夏季外界阳气最旺,阳虚体质的人应多到户外活动,以此激励自身阳气运行,可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出门应做到防晒。夏天上午七八点钟的阳光最好此时阳光不强也不弱,而且此时空气最清新,因为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始散发出氧气。是最佳的锻炼时间。早上阳气开始由体内传于体外,在这段时间走路、做有氧呼吸都可以固护阳气,使人体保持充足的阳气,使人在白天的一整天里精神充足。要适当活动。夏天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多到户外活动,尤其是日照充分的山林,对健康是大有好处。三、穴位按摩1、涌泉穴中医养生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在空闲时应经常按摩涌泉穴。2、按揉阳池穴阳池穴在手背腕横纹的中央点上。按压的方法可以自行选择,但最好两手交替按压,各以一手中指在另一手的穴位上。也可以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擦两只手的手背,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阳池穴也会受到刺激,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作用。3、按揉合谷、肺俞穴两手虎口交握,大拇指末节对着另一手虎口的边缘,弯曲大拇指,指尖落在手背处,就是合谷穴,闲暇时交替按揉30-50下;肺俞穴在背部两个肩胛骨内上角,平行于第3胸椎棘突下,在脊柱2指旁边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方便按揉肺俞穴,可以用按摩棒来轻轻按揉。也可以找专业的医生给你按摩。四、夏日艾灸,顺应天时夏季扶阳,艾灸是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也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时机。1)夏天毛孔张开,艾灸拔山之力更加能够渗透筋骨痛处,发挥奇效,夏日艾灸一次,胜过冬日灸2—3次。2)很多人的疾病起于阴寒,而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空气中飘散的纯阳的气息,艾灸也属于纯阳,更是许多阴寒疾病的噩梦。3)夏季人的阳气升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艾灸得天阳之助,如虎添翼,更能发挥其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效,给我们体内还为完全壮大的阳气添一把火,驱散周身百骸内的阴寒。4)夏日艾灸未雨绸缪,是为秋冬储备阳气,使冬季亦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黄帝内经》中经常说到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艾灸,堪称顺应天时,比我们吃什么补药都要好!推荐常用艾灸穴位: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等穴位,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最后,教大家如何简单判断自己是否是阳虚体质?1、手脚发凉;2、胃脘、肩背部、腰部、膝关节、头部有一个或以上部位怕冷;3、喜欢喝热饮,不喜欢吃冰冷的食物;4、衣服比一般人穿得多;5、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耐受不了夏天空调房里的冷气;6、容易感冒;7、大便溏稀;8、小便清长、量多;9、舌淡胖嫩、脉沉迟;如果有其中3个或3个以上的症状,说明您可能是阳虚体质,建议尽早调理,以免越来越严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8341.html
上一篇文章: 千万别不信夏天是告别阳虚的好时机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