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零星经验
一嗜睡证
分1阳证2少阴病
阳证:
伤寒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胡按:脉浮为太阳病,大为阳明病,上关上为少阳病。三阳都是热证,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内经》,内外表里的壮火伤了人气,所以气虚,盗汗。
多见于年轻人,儿童,治疗用白虎汤。此类患者往往有鼻窦炎。
少阴病:
多见于老人,体弱,慢性病、重病患者,治疗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问诊要点:醒来后觉得舒服是阳病;睡的不踏实,醒后觉得累,想睡睡不着是少阴病。
二常见的咽炎类型
症状:嗓子干,嗓子痛,咽部堵塞感,异物感。嗓子痒,刷牙恶心。
分类
1与鼻炎、鼻窦炎有关。咽炎是鼻窦炎的并发证。有鼻子问题必先治鼻子。
2与胃病有关。胃气不降引起。旋复赭石?
3感冒后遗症,余国俊老师的金沸散加减效果好。(旋覆花10g,制半夏10g,麻黄10g,白芍12g,生甘草5g,杏仁10g,白芥子10g,桔梗10g,前胡10g。)
4与生气有关,中年女性,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
三从临床学经方举例
例:“上气”不是“喘”“咳”,到底是什么。
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发汗则愈;喘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三十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苑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洗大者八枚
#笔者结合临床认为,上气的特点:患者不能平躺,必须坐或者站。
补充
#胡按:表气不通则上气,上气是指有上无下,呼易吸难。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胡按:支饮冲逆到胃,平卧压迫横膈膜,坐着好一些,所以不得卧。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胡按:痰盛,咳逆上气。内饮多,不得卧。
三当归芍药散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论按照仲景远方煎药服药法的重要性:临床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再障,煎药加黄酒一两有增效作用。
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三两9芍药一斤48川穹半斤15茯苓四两12泽泻半斤15白术12四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注:芍药量大(注意白芍胃不耐受的病人)。
胡按:芍药量特别大。有利水药,应该有小便不利,头晕证。是个强壮性的祛瘀药,故也可治血瘀、血虚引起的麻痹。(如果是表虚引起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所以在肝炎和血祛瘀也用,治胁下疼痛也好用。凡是血证虚衰,不足之证都适合。
四低血压的解决
病: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
证:起则头眩,站起眼前发黑头晕。
笔者验方:滚水冲生鸡蛋加红糖。笔者曾治好几十例子,从未失手。
五小产后感冒少阴证用新加汤合麻附辛,略
六关于哮喘的思考
病:虫喘
湿热之地,湿热体质,夏季容易有虫喘。
儿童夏天哮喘要注意虫喘。
证:哮喘,看眼白上是否有虫斑。
治:阿苯达唑片,效果不好用乌梅丸。
七鸡蛋汤治疗输液后遗症
病:输液液体太凉后遗症,呃逆。
治:鸡蛋汤多加姜末、葱末、香菜,温覆睡觉。
预防:如必须输液无论冬夏,必须加温。
(感冒后的咳嗽变异性哮喘,赵君医案用苏黄止咳胶囊,屡效)
八脚廯的治疗
建议:珊瑚廯净(脚廯一次净)
使用方法:煮沸的水放凉到50度左右,倒入药,泡脚半小时,裂口用收敛药棉夹在裂口处再炮。
预后:一周后,脚上会蜕皮。脚廯痊愈后洗脚尽量用烧开的水放凉洗脚。即脚廯忌生水。
九经方部位辩证应用
1小陷胸汤证
病:小结胸病: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属于痰热凝结者,
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舌苔滑(白或黄)。(对比大陷胸汤,心下至少腹硬痛不可近)
脉:浮滑(有力)
治:小陷胸汤(全瓜蒌半夏黄连)
2大黄附子汤证(尤其偏侧痛)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胡按:此方不仅治胁下,凡是寒实的偏侧痛,都有作用。比如骨质增生的偏侧痛,临床用小量大黄,很有效。(偏于一侧的关节痛用桂枝加术附)。脉紧弦,有偏侧痛,即有寒实。可酌情与其他方合方。如一侧腿疼加芍药甘草。
病:腹满病,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
脉:紧弦
证:胁下偏痛,发热(怕冷,大便干?)
治:大黄附子细辛
3咽痛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个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胡按:咽中痛指整个嗓子痛。俗称“喉缠风”,现少见,咽喉肿,有痰涎缠绕,症。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半夏,应该有外证,外有风邪这类的嗓子痛比较凶。《神农本草经》桂枝也治喉痹,止痛。半夏有毒,所以通常不散服,姜制半夏功同生半夏,无毒
病:少阴病
脉:细微
证:咽中痛
治:半夏桂枝甘草
#咽痛轻证用甘草汤或者桔梗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10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5甘草二两10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胡按:临床一般的咽痛都是局部痛,常见于扁桃体发炎,发烧,怕冷。忌发汗,“发汗封喉”。“咽中痛”指的是整个嗓子痛,比较严重。
#通常五官的病,一些热证,口苦、咽干、目眩、眼红、耳聋,属于少阳病。这里可以看成少阴病内传少阳而成的。
#生甘草解毒,解热,止痛。桔梗利咽,排脓,排痰。都是轻症用。
#临床咽痛重证,扁桃体发炎,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加桔梗,好用。如果化脓了,用白虎增液汤,玉女煎,加马勃或者其他祛痰止痛药。
4强制性脊柱炎
用葛根类处方(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芩莲汤、竹叶汤),葛根的作用部位是项背。
伴有虹膜炎的用葛芩莲汤;身体虚弱的用竹叶汤
5四肢疼痛
大小青龙汤
6四肢肿
防己茯苓汤
7心下坚: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和枳术汤
枳术汤
心下坚大如盘,边做旋杯,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胡按:心下坚如盘是指胃停水。比较特别,象肝硬化的腹水,可以摸到水边缘明显。枳实攻坚破节消胀。一般用合方。不单独用。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做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二两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胡按:认为病不在心下,在膀胱,1胃虚有水气2虚寒在里,外受风邪。症状:产生腹满胁鸣相逐,转气膀胱的水气病,身冷骨痛的表证。少阴表病,发热,脉沉有水。
#虫行皮中,说明久虚了,营卫不利的厉害,发汗很不容易,用大剂的附子。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
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胡按:外有营卫不利(外邪),内血虚有寒,胃气也虚。阴不通,本应用桂枝去芍药汤通营气,阳不通,本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通阳气治津液。此荣卫俱竭,即要通阳解表,也要调和营卫,解肌生阳。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8腰以下肿防己黄芪汤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一两10甘草半两炒3白术七钱半10黄芪一两一分去芦12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4,大枣一枚3,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9少腹急结
桃核承气汤
10少腹如敦状
大黄甘遂汤
作者总结:虽然提出特殊证的经方局部(靶向)治疗,也要遵循病脉证治。
十囊肿的治疗
专方:控涎丹(子龙丸)
病:舌下囊肿(李1克X3),关节囊肿,胸腔积液(医案),肾囊肿(笔者医案),肝囊肿(笔者医案,0.3克X3)
脉:有力
证:痰核,痰,舌苔滑腻。
治:甘遂、大戟、白芥子
#子龙丸,《三因方》名控涎丹,李克绍验方治曾遇二陈汤无效者用子龙丸治舌下囊肿。每次一克,每日两次。20克即除。
#囊肿是张在人体内囊状的良性包块,内容物液态,常见的有肾囊肿、肝囊肿、单纯性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脾囊肿、宫颈囊肿、输尿管囊肿、骶骨囊肿等。
#舌苔腻,身体健壮的,用之有九成有效。
十一卵巢囊肿的治疗
病:卵巢囊肿
脉:
证:腹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阴道出血,肿块,不孕等
治:
笔者验方:注意需另加病脉证治、六级和金匮辨病。
1控涎丹:针对舌苔滑、腻或者滑腻。
2基本方
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海藻、甘草、白芥子(30克),。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海藻15白芥子30泽泻川穹24当归9白芍45白术12甘草5
十二生长痛的治疗
病:3-12岁儿童,间歇发作的下肢疼痛。
脉:
证:可能是钝痛、刺痛或者牵拉痛。
1部位多在膝关节,其次是大腿小腿或者小腿前方。偶见腹股沟去。多为双侧。
2多发于夜间出现,持续时间不等,无游走性,肢体活动不受限。无伴随症状。
治:笔者用:龙牡壮骨颗粒,每日两次,每次两袋,一次见效,当日止痛。
十三湿热是什么
上焦中焦充满热的水气,下焦有水气和水。所以湿热患者必有水饮。
十四胃病
1笔者经验:胃癌用扶正活命汤,萎缩性胃炎多用乌梅丸
痞证:胃炎
病:结胸痞证
脉:有力或无力
证:(柴胡证误下后)心口胀、痛、硬为结胸病;只胀不痛为痞证。
治: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生姜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需大陷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大陷胸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和柴胡证的鉴别
1)热结于里,满而硬痛是大陷胸汤证;
2)心下只满不痛,是痞。胃虚邪凑、邪热内陷的病,本来是人参证,去心下痞的主要靠人参补虚,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干姜甘草黄连大枣。其中的人参补虚是胃虚。胃实绝不可以用。补气是生津液,来自于胃,如果胃不好,则津液不行而气虚。黄芩黄连祛热邪,半夏干姜治呕,人参姜枣健胃安中。
全证是“呕而心下痞硬,腹鸣或下利”,是常用方剂,临床常用语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心满不欲食。
3)柴胡证,是胁下两侧满,不是中间。
2寒痞,热痞和寒热错综痞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者,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胡按:#治疗病愈后,胃气虚,导致气逆打嗝。
#区别与几个泻心汤一样都有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这几味道健胃治逆。但是无黄芩黄连,不去热不解烦。旋方没有下利证,治大便秘结。
#旋复花下气去结,代赭石收敛降胃健胃,不可重用,重用伤胃。
#鉴别嗳气的几个方证,心下痞是人参证,都有。
1)生姜泻心汤治下利、心下痞,干嗳食臭。(胃胀、腹泻、口臭)
2)旋覆代赭汤方:脉无力,无下利证,治大便秘结。因为两者下行力强。嗝逆不止。嗳气无臭味。有胃反酸,甚至胃癌的嗝逆。酸太多加乌贼骨
3)橘枳姜汤的嗳气,胸闷,想打嗝;
4)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的嗳气食欲不振,痞闷为主,健胃行气利水。便稀适合。
医案:岳美中生姜泻心汤:
病:心下痞
脉:有力无力之间
证:虚实夹杂痞,寒热错综,胃胀腹泻,干嗳食臭
治:生姜泻心汤:
医案:张从善大黄黄连泻心汤
病:心下痞
脉:有力
证:热痞,实痞
治:大黄黄连泻心汤
3气痞和水痞
#气痞: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邪)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痞来自天地否卦,天不降,地不升,痞塞不通。
#气痞不是有气,是指没有实,现在说法还是有炎症,用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水痞:由停水引起的胃胀,口渴,但不想喝水,小便不利,叫做水痞。分冷水痞和热水痞。
1)冷水痞用五苓散;
喝水不舒服,喝水后吐或者胃胀加重,或者越喝越渴。或者用了泻心汤不解,同时小便也不正常。用五苓散。
病:冷水痞
脉:浮
证:小便不利
治: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痞不解,其人渴而口躁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2)热水痞用甘遂半夏汤
病:热水痞
脉:沉
证:利反快
治: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3.5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10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15甘草10炙如指大一枚
煎法服法:先煎甘草半夏白芍,取汤毫升合蜜,甘遂研末兑入,煎沸,空腹顿服。患者做好准备速泻。
笔者按:甘遂入煎剂比较安全,蜜也起了保护作用。可以从3克开始用。此方水从大便排出。医案
十枣汤也治热水,但患者容易难受,所以用甘遂半夏汤。
胡老按:甘遂反甘草,且对肝不利,一般不用。
3)怕风的痞证,用桂枝人参汤
病:痞证
脉:浮而无力?
证:胃(虚)胀,怕风,汗自出,
治:表痞同治。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注意:表痞同在,必须先解表,在治痞。
#三个泻心汤的鉴别
方剂比较:
1)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2)甘草泻心汤甘草比半夏泻心汤多一两。
3)生姜泻心汤是半夏泻心汤多加四两生姜,减掉二两干姜。
临床快速辨病程序:
1胃胀(伴呕吐、肠鸣下利)的患者,先判断有表证先解表。
2问吃了凉的东西难受不难受,难受有干姜证。
3温进食辛辣上不上火,上火说明有黄连证。
4确定痞同时伴有上两个寒热错综的症状后,可用泻心汤
5睡眠障碍的用甘草泻心汤。
6有干嗳食臭的用生姜泻心汤
7没有上两证的用半夏泻心汤
十五血液病的案例
案列:过敏性紫癜有肝炎病史,正额头痛、腹痛、有柴胡证的患者。
病:过敏性紫癜
脉:
证:有出血点,有柴胡证,正额头痛,腹痛,肝炎病史
治:小柴胡汤(人参用红参)加白芷、白芍。
预后:
一周后出血点消失。加三七粉早晚2克冲服,共服30剂,三十年没有复发。
十六疑难病治疗秘诀(笔者在临床中总结的经验)
1欲剧时就是欲解时。(郝万山讲座的医案讲到桂枝汤等也有此观点)
2不要被患者就诊时最突出的症状限制了思维。
要重视感冒的治疗:
慢性病或者疑难病,病情加重的最常见情况是感冒,同理很可能治疗原发病的最佳时期就是感冒期。
笔者举例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久治不欲,在感冒时用普通感冒方治愈原发病的案列。
很多疾病感冒后加重或者复发的。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肾病综合证、尿毒症、慢性支气管病、肺心病、鼻炎、鼻窦炎、关节炎、牛皮癣等。此类患者感冒时不用西药和中成药,只用汤药治疗感冒,不治疗原发病,是笔者成功治疗许多疑难病的秘诀。
3刨根问底。问清楚病因和其他长期的并发病症。如便秘等。
案列。小细胞肺癌,治疗便干的长期特殊症状。有胸痛。用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当天见效,愈后存活6年至今。
十七:提醒无用的治法
要重视经方的辩证治疗,注意不要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罗列药物的毛病。
一定要病脉证治:
例如:
抗生素不能退热的病人,用清热解毒大剂重要也很难退热。
失眠病人用三唑仑无效,则用夜交藤、合欢皮也很难有效。
出血患者,输血和止血无效,用黄芪、当归止血中药,也很难有效。
慢性炎症的患者,用抗生素无效,用鱼腥草、败酱草也很难有效。
止痛药无效的患者,用延胡索也很难止痛。
小便少,用呋塞米无效,用车前子茯苓也很难有效。
十七治癌经验点滴
1正确评价西医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笔者临床经验认为:
1)西医对肝癌手术效果比较差,无法放疗,全身化疗对肝脏的负担极大。
2)介入治疗和中药结合的效果较优。笔者长期临床可以达到80%左右有效率,5年以上存活率可以达到30%左右。
笔者治疗肝癌的验方:
1)肝癌患者肝腹水:小陷胸汤加大柴胡汤加薏苡仁益母草各30克。复方斑蜇胶囊每日三次,每次两丸,饭后。案列两个月腹水消失。
2)肝癌患者无水乙醇注射术后用复方斑蜇胶囊,小陷胸汤加小柴胡汤5年存活。
2治疗肝癌的中成药:
有金龙胶囊、抗癌平胶囊、西黄丸、片仔癀等。
笔者试过最满意的是复方斑蜇胶囊。胃有反应的加多潘立酮片。注意乳腺癌患者不可用多潘立酮片。
3治疗肝癌的经方
分虚实两大类
1)实证,多
病:肝癌
脉:有力
证:腹水、口苦、腹胀、大便干、口渴、疼痛、(80%的癌症患者出现阳明证,大便干。)
腹水:血水混合,所以笔者认为是热水。茯苓白术难治。
治:小陷胸汤和大柴胡汤合白虎汤,腹水加薏苡仁和益母草。
2)虚证:
病:肝癌
脉:无力
证:大便次数多,口苦,腹胀,吃得少,肝区疼痛,少见腹水。
治:
早上:柴胡桂枝干姜汤:厥阴病欲解时1-7点。
晚上:桂枝加芍药汤:太阴病欲解时21至3点。按照欲解时用药可以明显增加疗效。
4肝癌伴随症状的处理
除了介入治疗加中药方加复方斑蜇胶囊。伴随症状的治疗:
易感冒者:柴胡桂枝汤
疼痛者: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失眠:多塞平
腹水:中药加薏苡仁、益母草
糖尿病:加仙鹤草
骨转移:加骨碎补
癌症患者诊断经验:
1)癌症患者多舌苔薄白,舌质淡。腻苔,黄腻苔,光剥苔很少见
2)90%的患者大便干,细的很少。腹泻是良性现象,视作排毒,比干好。笔者认为癌症不怕大便稀,就怕大便干。大便干用小陷胸汤。
3)肝癌治疗配合介入治疗十分必要。但不能按西医的要求一个月一次,一般作1-2次后,用重要治疗。如果2-3年后又长了肿块,在做2次介入,吃中药。笔者经验,不配合介入治疗的,纯中药效果只有10%-20%.
4)癌症出血。例如肺癌痰血,用水蛭。有时三七粉。用云南白药效果不佳。
5)化疗期间不能用中药,有骨髓抑制的案列。放疗可以,有增效的效果。
6)癌症患者,年龄越大好治。笔者经验年龄70以上的有十之七八。40以下的反而只有十之一二。
7)癌症患者绝对不能增加营养,不能用任何补品、营养品、保健品、阿胶。氨基酸、脂肪乳。血蛋白、胸腺素。干扰素。也禁止输血(除非不输血会危重症)会导致扩散。
案列:
金水六君煎合大黄蜇虫丸治肺癌痰咸的大便干,通肺止咳。(《壶天散墨》《半日临证半日读书》、黄金昶书中提到对咳嗽痰喘的作用。)
总结:
1.笔者用药的经验1体感2指标3肿块。一般60剂好转后可以减量服用,逐渐改为每隔2日逐渐至七日一剂。直到到2年或者5年。防止复发,安全巩固。
2.骨髓抑制的化疗后遗症,白细胞低,贫血,血小板低等。可以每日两次每次2克三七粉。7日见效。基本全见效。
案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指标全为0,服用乌鸡白凤丸三七粉每日三次,每次3克。由此分析,骨髓抑制的本质不是虚证,而是血瘀!
自学笔记,详请购买张庆军原著,侵删!
经方讲习录读完,作者和书都不错,推荐大家购买。
后面会更新一些案列练习,如何应用病脉证治法剖析案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