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肠胃是很脆弱的,
别一有问题就急着吃药哦!
由于食物摄入与胃肠道结构特点和消化吸收功能相互作用,宝宝常出现溢奶、哭闹、烦躁、胀气等胃肠道症状,有研究报道宝宝胃肠道不适总体发生率达到了49%-66%,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
3月15天宝宝“强强”,由于母乳不足一直混合喂养,出生后4周开始抱着睡就踏实,放到床上就醒,吃奶好,但排气多,经常莫名其妙的哭闹。除了“冷了、热了、饿了、尿了”等因素,最近1周又表现出很饿但就是不吃。妈妈非常着急,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可能是因为日常饮食中难以吸收大分子营养物质引起的肠胃不适,建议更换含有“温和小分子”的适度水解配方奶粉,更换奶粉后,宝宝症状逐渐减轻了,妈妈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
案例二
5个月的宝宝“甜甜”,一直纯母乳喂养,妈妈上班后奶量明显减少,开始添加普通配方奶粉。宝宝不拒绝喝配方奶,但吃完一小时左右就开始吐奶,有时成喷射状吐奶,吃完母乳后却从不吐奶,妈妈看着好心痛。到医院就诊后,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考虑可能是因为宝宝难以吸收配方奶粉中的蛋白大分子,出现了肠胃不适的症状,建议换成含“温和小分子”的适度水解配方奶粉,1周后宝宝吐奶情况逐渐改善。
肠胃是营养吸收的核心,食物从宝宝嘴里进入胃部,经过胃部处理主要在肠道消化和吸收。
肠胃功能关乎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身高长不长、体重长不长就看肠胃的了。
宝宝频繁哭闹,睡眠不安,是怎么一回事呢?
宝宝经常吐奶,是怎么了,又该如何护理呢?
宝宝一排便就哭闹,是便秘吗?需要吃药吗?
那么,哪些肠胃问题需要尽早干预呢?哪些肠胃问题无须担忧呢?
婴儿胃食道反流
1.症状表现
通常是3周至12月龄健康婴儿,每天反流2次或2次以上,持续3周以上,无恶心呕血,误吸,呼吸暂停,生长迟缓,喂养、吞咽困难以及姿态异常。
2.高发期
婴儿胃食道反流高峰在4月龄,6月龄后减少。
3.护理方法
要排除消化道畸形和胃肠道外疾病,治疗一般不需医学干预,喂养少量多餐,进食后不马上平卧。
4.为什么宝宝会口臭
胃食道反流多引起宝宝口臭。进入胃内的食物会与胃酸混合并被一定程度消化,同时味道变臭。呕吐是严重胃食道反流。常见情况是少许胃内物质反流后又被婴儿咽回胃内,但口腔内存留异味。
婴幼儿肠绞痛
1.症状表现
通常是5个月以内的婴儿,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长时间的难以安抚的反复哭闹、烦躁或者易激惹,而没有生长迟缓、发热或者疾病的证据。
表现为频繁哭闹、睡眠不安、排便费力、吐奶和排气多、胀气、大便偏稀等。
2.高发期
一般于生后2~4周发病,到3~5个月痊愈。
3.护理方法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一般只需安抚治疗(喂奶、使用安抚奶嘴、在宝宝耳边发出安抚的声音等),避免婴儿摇晃综合征(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的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多发生于父母情绪失控或生气时)。
婴儿排便困难
1.症状表现
通常是年龄小于9个月的婴儿,在排出软便或未能成功排便前处于紧张和哭闹状态,通常会持续10分钟以上,而没有其他健康问题。
2.护理方法
一般只需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狭窄等,不需轻泻剂治疗,避免刺激直肠。
婴幼儿功能性便秘
1.症状表现
每周排便不超过2次,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或排粗大的粪便,或有大量粪便潴留(大量粪便未排出体外)、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等,至少持续1月。
2.护理方法
功能性便秘需要尽早干预,给予药物治疗,软化大便,确保无痛排便,并需要有效维持治疗。
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1.常见过敏源
婴幼儿发病率高,其中以牛奶蛋白过敏最多见。
2.症状表现
牛奶蛋白过敏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腹痛、腹泻、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拒奶、溢乳、喂养困难等以及上述症状迁延不愈而造成生长发育受限、缺铁性贫血、低蛋白水肿等。
3.护理方法
食物过敏性胃肠炎须及时发现过敏原,严格回避过敏原,避免再次诱发。
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宝宝餐桌尊重一切原创作品,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我们每天为您推荐特价白菜产品,可以在文案中看!另外朋友圈每日更新超多白菜产品,可以扫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可以治愈的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