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胀气的现象在兽医临床较为少见,有的养殖户可能会不太重视,但是这种症状也会给养殖户造成影响,所以找到猪胀气原因是解决猪胀气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猪胀气原因及防治方法:
1、大肠杆菌感染
幼龄猪在出生后3周以内极易感染大肠杆菌,其感染无季节限制。黄痢常波及一窝以内90%以上的仔猪发病,有的达%,病死率很高;发生白痢时窝发病率可达30%~80%。
病原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使猪只发生腹泻和脱水,由于肠道的消化功能丧失,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肠道的臌气。
防治:仔猪一旦发生臌气常无好的治疗方法,故死亡率极高,运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呋可抑制或杀灭病原,但对臌气却无作用,所以更重要的是预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兽医使用过量阿托品常可导致医源性臌气。
2、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出生7-12日龄的仔猪易感染,更多见于3日龄,窝感染率为9%~l00%,病死率为5%~59%,平均死亡率为26%。
大部分猪会发生血痢,腹部皮肤变黑,精神衰弱,不愿走动。小肠严重出血,肠壁出现气肿,在其他肠管也会出现血样液体。
防治:一些药物如泰乐菌素、替硝唑对本菌有体外抑制作用,但实践中运用效果极差,故死亡率极高。母猪产前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吉林正业生产),以及仔猪初生后即灌服或注射敏感药物,配合改善环境和管理。
3、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胃肠炎一般发生于冬、春季,可通过猪的接触传播,多呈地方性和周期性流行性。
病毒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后,使其迅速脱落,难以分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养分,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从而引起水分的停留,甚至从身体组织中吸收体液,产生腹泻和失水。同时营养物质在肠道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臌气。解剖尸体脱水明显,胃内充满凝乳块,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类似病变也可见于流行性腹泻。
防治:已发生臌气的临床病例无特效药物,对腹泻病例运用支持疗法和控制继发感染效果很明显。一方面补充体液和防止酸中毒,应用口服补液盐进行喂服。另一方面使用敏感抗生素防制继发感染,可选择头孢噻呋、小诺霉素等。也有干扰素对本病有效的报道。
4、感染性便秘
据了解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多病原混合感染例如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慢性肠结核病、肠道蠕虫病等,能引起严重便秘,从而导致臌气,此外常伴发其它症状及病变。缓解便秘即能缓解臌气,在所谓无名高热的病例中,一些猪场进行通便、散结,缓解臌气,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防治:将胃导管插入猪胃中,见有气体排出则停止再插入。放气完毕,猪腹围大减。
通过胃导管向猪胃中灌入0.1%高锰酸钾溶液2~3升,随后把患猪取后高前低体位,尽量让胃内容物排出。
取甲硝唑25克,溶于毫升水中,搅匀,灌入胃中,以杀灭魏氏梭菌。禁食1日。
静脉注射10%葡萄糖液0毫升加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
对发病猪栏用2%烧碱水浇泼,饮水器、料槽用30%漂白粉水溶液消毒。
饲料中加入10%~15%米糠或麦麸,或投喂与配合料同样重量的青饲料以保持软便。每吨配合饲料中加入小苏打3公斤防止呼吸性酸中毒。
猪胀气危害
1、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
2、毒素吸收:肠腔内潴留的食糜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毒产气,被机体吸收,加重病情。
3、水电解质失衡:严重腹胀,肠腔内容物潴留,肠壁受到压迫,不仅影响肠内容物吸收,还使肠壁血浆渗入肠腔,引起水、电解质失去平衡。
4、影响血液循环:腹部胀气,横膈上提,压缩胸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肠腔胀气,肠内压升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引起猪胀气的原因比较多,有病原微生物感染,胃肠功能紊乱或胃肠疾病引起的,也有饲养管理不当或外界应激因素造成的,在养猪生产中要详细了解引起发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胀气的发生。
不要点赞!求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