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患者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疼痛等症状,患者空腹时胃部舒适,饭后胃部扩张,容易出现饱胀感,尤其在进食辛辣、寒凉、坚硬以及刺激性食物时,症状还会加重。慢性胃炎合并糜烂时,容易出现小量的胃出血,患者还会出现黑便表现。出血量较少的患者通过注意饮食,可能于三四天后出血自动停止。如果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出血再次复发,需及时调理为宜。
目前传统西医针对慢性胃炎治疗时多以抑制胃酸、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肠动力的西药,临床有副作用较大、停药易反复、药物依赖等问题,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多与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累及肝脾、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分型治疗往往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临床根据肝胃不和、胃火旺、肝火旺、胃肠湿热、脾胃寒凉等不同的证型,可选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丸、防风通圣等中药方剂加减,也可配以针灸治疗,内服外治综合调理,其效更显。平时还应结合生活与饮食的调理,能使胃病早日恢复。
慢性胃炎医案一则:
患者女,47岁,初诊诉慢性胃炎4年,近半年胃痛加重。病史:4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部隐痛,当地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缓解,半年前因琐事、脾气急躁导致胃脘疼痛加重,时作时休。诊见:胃脘胀闷疼痛,时作时止,嗳气,泛酸,身困,纳寐尚可,大便质稀,小便调。舌暗苔白,脉沉。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饮食失调,致脾胃受损,络脉失养,不荣而痛,又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致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克脾犯胃,从而气机升降失调,不通而痛,故见胃脘初时隐痛,后疼痛加重,时作时止。升降失司,浊气在上,故见胃脘胀闷。横逆犯胃,兼肝失疏泄,故伴泛酸、嗳气。脾胃运化失职,水湿下注肠道,故见大便质稀。脾虚胃弱,运化水谷不能,气血乏源,加之脾虚湿浊内生,困阻中焦,故见身困。病久气血运行不利,故见舌质暗。
中医诊断: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所致胃痛。治法:疏肝健脾、和胃止痛。开中药7剂代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外以针灸治疗5次,一日一次,取穴:中脘穴、足三里、内关穴、公孙穴。二诊,胃痛、嗳气稍缓解,身困,纳寐可,大便质稀,舌暗苔白,脉沉。续上方加减开中药7剂代煎服,外以针灸治疗。
三诊,胃痛已缓,嗳气、反酸减,身困,大便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续前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外以针灸治疗。四诊,胃痛基本已消,续上方加减开中药7剂代煎服巩固,亦嘱其节饮食,畅情志以防反复。后随访半年余再未反复。
王垚简介:
副主任医师,湖北省杰出青年中医师,张梦侬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继承人。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专家。
王垚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精研并继承了我国近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中医名宿张梦侬(原湖北省中医学院《黄帝内经》教研组组长,著有《临证会要》、《儿科辑要》、《产后临证医案》等中医名篇留传后世)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20年,诊疾论病虽循归前哲,但不因循守旧,崇尚辨证施治。深得张梦侬老先生针药并举的治病精髓,尤重正气的补养,强调以后天补先天,对多种疑难病有着独特的效果。
擅长诊治:
内科:胃病、肾病、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失眠、眩晕、结石病、中风、肿瘤等;
儿科:体质虚弱、咳嗽、哮喘、自汗盗汗、厌食、腹泻、遗尿等;
妇科:月经病、乳腺增生、慢性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
疼痛科: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骨质增生症;
杂病:男性阳痿早泄、不育、前列腺炎、鼻炎、咽炎、口腔溃疡,以及皮炎、痤疮、黄褐斑等。》》》点击移动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rhxcwz/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