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家娃在秋冬老生病?
为什么我家娃就是不肯好好吃饭?
为什么我家娃半夜哭个不停?
为什么我家娃脸色蜡黄蜡黄的?
......
每一个新上路的妈妈,在育儿的这条道路上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吗?如果用中医的思维来回答的话,太简单了!因为真相只有一个——你家孩子脾虚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根本,人要靠着脾胃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然后,来维持脏腑器官正常运行。所以中医称“脾胃乃后天之本”。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在喂养孩子的状态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幼儿园吃过晚饭到家,家长都会不自觉的再给孩子补补;很多大孩子除了一日三餐,零食基本不离手。把孩子脾胃给搞伤了,从而引起很多疾病。
如果孩子的脾胃受伤,到底会有哪些表现呢?
①
爱流口水,睡觉露睛
中医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其中脾对应的涎就是指口水。在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幼科》里写到“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所以一般脾气不足,脾虚的孩子总会流口水,尤其是睡觉的时候,更容易“垂涎三尺”。所以睡觉流口水有时候并不是睡觉睡的香哦!
同时有些小儿在睡觉时,麻麻会发现孩子竟然半睁着眼睛,这其实也是脾虚的表现,因为脾对应我们上下眼睑的缘故。
②
嗜睡,半夜容易哭闹
之前在宋淑群老师的推拿室外,总遇见过一个麻麻,她说到自己宝宝可乖了,很爱睡,这样到底好吗?后来我在《明医杂著》里看到,嗜睡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原话为:小儿时时好睡,乃脾虚困倦也。那为什么半夜哭闹也是脾虚呢?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是一对难兄难弟。脾虚了脾不足了,意味着给身体负责运输营养的快递小哥脾不行了,这会直接导致负责贮藏食物的胃只进不出了,那它岂不是要爆仓了?胃都要爆仓了(胃充满胀满感),小儿怎么可能安然入睡呢?当然会半夜哭闹个不停咯!
③
厌食,不爱吃饭
上面提到了,胃就好比是贮藏食物的仓库,脾就是给身体运输营养的快递小哥,脾虚了,就相当于物流快递罢工了,当脾无力把胃消磨完的营养运输出去仓库只进不出,胃胀胀的,仓库胃爆满,小儿当然会厌食,胃口不好。
④
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鼻塞,流涕,喷嚏等,都是外邪袭肺的表现,那怎么才能保护肺不受外邪侵袭呢?一句话:脾土生金。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了,吃下去的食物营养都能被吸收了,才能增强肺的抗邪能力,也就是平日里我们说的免疫力,抵抗能力都会大大增强!
⑤
稍一运动就出汗
肺就像人体的一扇大门,当这个大门不够牢固时,肺气虚了,就容易让外邪坏人溜进来。有些孩子天热了,稍微一动,就会出汗,为什么呢?肺气虚了,大门不结实了,守卫城池的士兵松懈了,皮肤腠理不够紧凑,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低下,就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
⑥
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爱抱抱
那健脾到底怎么健呢?其实中医里常说“脾以升为健”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脾就像个氢气球载着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来濡养我们的头目,所以脾虚的娃们,这个氢气球必定是上升无力的,当气血不足以濡养头目面色,脸色肯定是蜡黄蜡黄的咯。。。
除了我们的头目需要脾的濡养,四肢也需要脾输送的营养物质,一个脾虚的娃未必是个小胖墩,但他的四肢一定是无力的。如果你的宝宝经常哭着闹着要抱抱。他并非一定是在无理取闹他只是脾(虚)有病而已。
⑦
腹泻或便秘
生产便便不仅是大肠和小肠的事,这当中也离不开脾,如果脾不虚,能充分对食物进行运化,那一定能生产出合格的便便。它不干不湿,光滑,成型,但若脾虚了呢?运化不足呢?这个便便要么就是还没运化完就急吼吼出厂了——腹泻。
要么就是干湿分离失灵——便秘。
说了这么多相信很多麻麻都知道健脾的重要性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补脾健脾呢?孩子脾胃较弱,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积食、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考虑到孩子“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除了日常饮食格外注意外,另外可以选用对孩子脾胃刺激的较小的中药调理孩子的脾胃。
但是很多家长反映说,我家娃儿吃颗药丸,都要上演“全家总动员”,谁拿着药就是孩儿心目中的“大坏蛋”更别说那中药汤剂了。那么我就给大家推荐中医中的另外个不二的法宝——小儿推拿,绿色,不打针、不吃药、不刺激、更不用跟孩子去“打仗”!粑粑麻麻爷爷奶奶都可以平时做健脾和胃小儿推拿保健,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下面这组手法在临床上
用下来效果非常好
可以通达脾胃,使小儿脾气健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都可以学学
揉外劳宫
温中健脾作用突出,对于阳气虚损,脾胃虚寒,久泻不止,受凉腹痛,尿床疝气等病症疗效显著。
外劳宫温中和胃的作用,也就是温里寒,温中下焦之寒。如果是孩子误食冷饮,或者风寒入里导致的腹痛,腹泻,或者高烧的时候浑身怕冷,都可用外劳宫。
掐揉四横纹
有行气散结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主要调理伤食、厌食及口疮、扁桃体炎等症。
揉板门
不仅对上吐下泻有特效,而且对食积、腹痛或泄泻、或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症效果都很好!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成人特别是胃病人群也很有效!
板门穴,又被称之为脾胃之门,位于肌肉丰厚处,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通调三焦,也可用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疮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或下利稀黄。
主要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分腹阴阳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家长要先用温水将手泡热,或者是双手搓热后再开始给孩子揉,揉的时候可以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治疗肚子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摩腹
调理气机,理气活血,健脾和胃,可用于一切病症,根据病症,日常保健,可顺时针进行摩腹,以宝宝舒服为度,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捏脊
又叫“擀皮儿”,“蚂蚁上树”,在民间流传深远,是一个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手法,适用于一切虚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
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推动,不离肌肤。妈妈奶奶多练习几遍就会无师自通。容易出现的错误,还是捏的方向问题。捏积要从下往上捏,阳气顺势生发,对阳虚气虚体寒孩子效果好,适合早晨和上午捏。
推七节骨
推七节骨可上可下,调理腹泻和便秘。热证的便秘下推七节骨,寒证的腹泻上推七节骨。
推拿注意小事项
1 一天推拿1~2次,推拿建议做宝宝左手,推拿力度轻、快、柔和;
2给宝宝按摩时要用按摩油当介质,以免损伤宝宝皮肤;
3宝宝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4中医贵在坚持,每天早晚坚持揉,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5如果试遍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每个聪明的妈妈
都在“孟奇鹏小儿推拿”找到了正确的育儿方法
分享一份,让更多的孩子茁壮成长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rhxcwz/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