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会引起气血亏虚、脾虚生湿、气滞等严重的后果,很多朋友可能存在脾虚,可是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症状就是属于脾虚,那么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呢?
脾虚并不可怕,有了脾虚我们还是可以慢慢调理的,又该怎么调理?
下面就告诉大家脾虚怎么调理,脾虚怎么办!
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脾虚的症状在消化道表现:便秘or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二、脾虚的症状在肌肉上的表现: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三、脾虚症状在妇科中的表现:白带过多or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四、脾虚症状在睡眠时候的表现: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五、脾虚症状的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症状外,你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脾虚了怎么调理?一、饮食规律: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
二、中医食疗:
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三、忌寒凉:
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四、饮食清淡:
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五、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六、作息规律:
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脾虚的话,就会造成很多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建议,脾虚患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及时的发现脾虚疾病,及时的治疗。
七、能够调理脾虚的穴位:
足三里、脾腧穴、中脘穴、三阴交、血海穴等。
调理脾虚的10个膳食验方1.高良姜,粳米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2.丁香,肉桂,红糖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适用于感寒腹痛。
3.小茴香,胡椒
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4.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丁香、肉桂、茴香
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适用于胃部疼痛。
5.鲫鱼,生姜,橘皮,胡椒
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入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适用于感寒后胃部疼痛。
6.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7.百合、丹参,乌药、高良姜、制香附,檀香,砂仁
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8.胡椒,肉桂,白术、葱头,猪肚,食盐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9.草果5个,羊肉,大麦仁,食盐
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本方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
10.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4枚,饴糖
前5味水煎取汁,入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腹痛。
胃,散寒,止呕,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lnwz/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