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周《医学三字经》课程我们跟赵老师学习了胀满蛊胀病,风为百病之长,很多病都跟“风”有关,胀满也不例外,善用“风药”是赵老师临证的一大特点,下面这则医案便体现了这个特点。
风药合茯苓饮治疗
心慌胸闷胃胀腹痛案
赵红军老师医案
张某男46岁病历号:
年9月27日初诊:患者自诉阵发性心慌胸闷1年(每次持续10余小时),胃胀胃痛10余年,伴随大便时右侧小腹部阵发性牵扯疼痛1年。土行人,面黄,口干苦、黏,饮少,时有纳差,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正。头昏,汗多,乏力倦怠。颈腰时有痠痛,腰痛以晨起为甚。有痔疮病史,严重时有脱出。舌淡苔薄白,舌体胖大有裂纹,右脉滑,尺沉细,左脉沉弦滑。BP:/83mmHgP:74次/分。
附患者病历:
辨证:风邪,痰饮,胸痹
处方:风药合茯苓饮加减
荆芥5g防风5g羌活3g独活10g
云苓15g半夏10g杏仁10g枳壳10g
陈皮10g黄连3g黄芩5g薏仁20g
元胡15g毛姜15g杜仲20g
14付水煎服
附初诊处方:
7月29日二诊:患者述自服药后心脏不适再未发作。细询之略有气短,口略干,胃和,大便欠畅通。乏力减轻,腰仍疼。脉弦滑弱。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
按:患者面黄为脾虚、风邪,胸闷的同时伴随有全身的表证,如颈腰酸困疼痛等症,结合舌脉,此为风邪无疑。胸为太阳部位,风邪闭表,气机雍滞,故胸闷气短;风邪内陷,故乏困无力,痔疮时有脱出。患者胃胀胃痛,小腹疼痛多年,此为脾虚痰饮所致,患病日久,风邪湿热蕴结,故口干口苦而粘,大便不利。综上所述,用风药合茯苓饮加减尤为对证。加黄连、黄芩苦燥,清热燥湿,以降胃气。元胡活血止痛,薏苡仁化湿热。患者腰痛以晨起为重,腰为肾之府,故加毛姜、杜仲温散寒湿,壮腰补肾。
赵老师辨证重视“风”这个致病因素,虽以内伤为主诉,若出现颈项不适,全身酸困疼痛等症状,参合色脉,辨明主次,运用风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配合大家学习《四小经典》课程,我们会继续连载赵红军老师的医案,希望这种“线上课程+医案”的学习模式能帮你尽快学以致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zlwzff/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