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孩子,本是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孩子也会通过父母的亲吻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有些时候,特别是对抵抗力尚未健全的孩子来说,亲吻这种爱的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着致病危险。
亲吻真的会让宝宝生病吗?
是的,在某些情况下亲吻会传播疾病。那么,是不是亲嘴巴会让宝宝生病,亲脸、亲小手就不会让宝宝生病了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病菌是如何传播疾病的。
口腔和鼻腔是病菌入侵人体的主要通道。如果大人身体很健康,那么亲吻自己的宝宝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大人身上携带的病菌是可以通过唾液、空气飞沫以及亲密接触传播的,那就可能会通过“亲吻”这种密切接触的方式让宝宝致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亲吻病”,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是高烧、咽痛、淋巴结和脾肿大,儿童感染最常见,严重者还会合并脑膜炎、心肌炎、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
EB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经口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如果父母感染了EB病毒,那么亲吻宝宝或口对口给宝宝喂食就可能会让宝宝致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及唾液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儿童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胃痛胃胀、口腔异味等症状,容易诱发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如果家中有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若不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喂食前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与孩子合吃一份饭菜等,唾液里的细菌就有机会通过食物和餐具互相传染。
亲吻虽不是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主要途径,但经常嘴对嘴亲吻,孩子也可能会通过唾液感染上的。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可以说是一对兄弟,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非常多,有些月份甚至占了儿科发热病人的半数以上,所以儿保妈妈也在这里科普一下。
简单来说,兄弟俩有相似的地方,都会引起孩子发烧、咽痛、口腔疱疹,在儿童中传染性很强。不同的地方是,疱疹性咽峡炎除口腔外,在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皮疹,也不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手足口病通常在手、足或身体其他部位也会有皮疹,重症患儿的比例更多。
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唾液、疱疹液以及咽喉部分泌物里,被这些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都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
因此,理论上如果父母感染了再去亲吻孩子是有可能会让孩子得病的,但亲吻并不是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成年人更多时候是病毒的携带者,与不亲吻孩子相比,注意自己回家后洗手、洗脸、换外套来的更为重要。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随着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空气飞沫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如果大人是流感患者或者是隐性感染者,与孩子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带病毒的空气飞沫就有机会侵入宝宝的鼻腔使宝宝致病,那么,亲吻时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也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好时机。
自己不生病时
亲吻宝宝就没事了吗?
这个问题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可以通过“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等明显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不是生病,但即使当你症状很轻微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你仍然无法准确判断自己是不是病菌的携带者。
因此,与其当我们自己发现生病时,尽量避免跟宝宝做出相互亲吻等亲昵之举,不如在平时的每一天,在生活的细节上注意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在不经意间把病菌传染给孩子。
做好这些,比能不能亲孩子
重要的多!
给小宝宝喂辅食,用辅食研磨工具加工后用勺子喂,而不要自己咬碎了直接喂食;
家里大人有胃不舒服的要及时就医检查,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家庭就餐时最好使用公筷进行分餐;
平时和孩子不共用杯子、碗筷、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
下班回家三件事:洗脸、洗手、换外套,然后再去接触孩子;
大人发烧、咳嗽别硬抗,最好及时就医治疗,同时在家中戴好纱布口罩,否则孩子容易成为下一个生病对象;
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时,注意玩后给孩子清洁小手。最好是到水龙头上去洗手,如附近没有水源就用湿纸巾给孩子擦干净回家后再洗
作者介绍:燕子妈妈(史晓燕),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江苏省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家有32月龄萌娃一个。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右上角分享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吧!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可查阅更多精彩好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zz/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