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们从上海到新疆军垦连队,生产生活的文明,一下子倒退了20年。楼上楼下到土屋土坑;电灯到煤油灯;吃水,大口井;烧火做饭,柴禾...
全文字 阅读约需4.5分钟
我们人类,从类人猿的茹毛饮血,到类猿人的钻木取火食熟食,再到今日的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生活的文明,大约经历了三百万年至二十万年的进化。
这种进化是漫长的和不均衡的——平原与山区的差别,东部与西部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显而易见。
一九六四年,我们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的上海,来到了土屋土炕,煤油灯,大口井的军垦连队,生产生活的文明,一下子倒退了二十年。
一 大口井
我们来到牧场三队的时侯,全队人的生活用水,全靠一口大口井。
这口井挖在队部的中央
口宽一米五,井深三米,水深五十公分。
由于没有井沿壁和井盖(虽然盖了井房,但没有装门),遇到刮风天气,会将沙土和垃圾吹到井里,水就很混很脏;到了冬季,因为打水时会有滴漏,井边沿的水就会冻冰;而且会越冻越多,越冻越厚——汲水的人站在冰上,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滑到井里。
虽然水浅淹不死人,可大冬天的泡在水里,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
大口井的水属于地表水——又咸又涩。但为了生存,你还得吃。
二 压水井
到了七十年代,发明并流行起了压水井。落后原始的大口井随之被淘汰。各家各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安装了压水井。
压水井是由一根长三四米的钢管(钢管的末端钻上多个进水小孔)和一个钢筒组成的。
钢筒里装一个带胶皮垫的圆铁板;圆铁板上连结一根铁杆;铁杆上端用个螺杆和一个压杆相连。
当压动压杆,胶皮垫的铁板活塞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力,水就从地下被吸了上来,并从压井钢筒半腰上的小管子里流出来。一桶水,只需压几下就满了。
这种井优点是方便卫生。但水还是地表水,水质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安装压水井比较麻烦
找几个人,在合适的位置上挖一个大口井。挖到出水后,再挖六十多公分。然后将压水井钢管带许多小孔的下端插到水里,周边用卵石填满,一直填到水面上;井体剩余部分,再用沙石回填。
挖压水井,也要看个人的造化:运气好的,能遇上个好地质——一层沙石一层胶泥,不会垮塌;运气差的,遇上个纯沙石层的,一边挖一边垮,最后只能放弃,另辟蹊径。
年以后,团场有了自来水。机井深达一百多米,属于地下水,水质基本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三 燃 料
远古时期,隧人氏发现“天火”(雷击森林起火)烧死的动物肉体很香很好吃,于是,就用钻木取火,烧烤肉吃。人类用火烧食,一直延用到今天。
烧火做饭得用柴禾
五六十年代,连队人少,黑刺、梭梭柴到处都是;七八十年代,连队人多,柴禾越打越少,最后,人们又用干牛粪、羊粪、骆驼粪来充数。
手动鼓风机,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干畜粪烧的时候烟大,用鼓风机一吹,火苗便呼呼地窜了起来了。
手动鼓风机开始是用三合板做的,后来发展成了铸铁的,再后来发展成了电动鼓风机。
七十年代后期,七十三公里煤矿的煤在连队现身。但因产量低、连队运输能力差,能烧上煤的小家户不是很多。
三队当时拉运煤用的是骆驼。十几峰骆驼也就驮个三十多袋煤。为了能烧上煤,有些人就提前到路上堵住骆驼“抢”煤。
骆驼客也不管,就这么多煤,谁烧都是烧,只要给钱就行。
有一次,骆驼客的煤,还没到队部就在路上被一“抢”而光了。
结果,我没分到煤。
我从来也没有去路上跟老百姓去“抢”煤——因为自已是个兽医,大小也是个干部。说高尚些,干部必须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已。
但,“高尚”不能当煤烧,没有煤你就得受冻——我们的屋子里成了冰窖。
老岳父埋怨归埋怨,他不心痛我(他觉得我儒弱,不像个爷们),但不能不心痛自已的闺女。
他给我们匀了一袋子煤救急(他“抢”了两袋子煤)。
七十三公里煤矿的煤,是一种粉末状的煤。
烧的时候要用红粘土(戈壁滩上可以挖到)加水和了才能烧。
烧的时候先在炉子里加上硬柴禾烧出底火,然后添上和好的湿煤,再用粗铁棍在煤上捣几个洞,于是火苗就从孔洞里窜了出来。只要有底火,就可以不断地往炉膛里续湿煤。
说起来简单,但有些“闷头”还是不会烧。
九十年代后期,和什托拉盖煤矿的块状煤进入市场——想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钱。这种煤质地轻,火焰旺,无煤烟,有点像柴禾。
当下团场里烧煤的人也少了,因为有了天燃气。
四 渍(熟)皮子
牧业上宰个羊吃个肉是家常便饭。
羊肉能吃,羊皮也能用——渍(熟)了做成皮手套皮帽子。最好的皮子,应该是大尾羊的羔羊皮:皮板薄,结实,卷卷弯曲的毛发十分漂亮。
刚剥下来的羊皮,喷上盐水,毛朝外叠好闷上一天;第二天展开绷平,固定在圆木上,用纯刀刮除皮脂和皮筋。
收拾好以后,抹一层酸奶,再将其毛朝外叠好。一个星期后,展开略风干,绷直再用钝刀刮几遍。皮板逐渐呈乳白色。然后用手搓揉几天,生皮板就变成了熟皮板。
五 制作毛绳
毛绳在牧业上应用广泛:拴马,捆驮子,绑毡房……
所谓毛绳,就是用马的鬃毛拧出来的绳子。
马的尾毛较硬,不能拧绳子,但可以编制拂尘(也叫拂子。可以拂灰尘,驱蚊蝇。
太白金星的拂子,是用来施魔法的,与灰尘蚊蝇无关)。
讲究的人,专找那种银白色的马尾毛,编制出来的拂尘精美略带仙气。
马的鬃毛要在马的颈上剪取——这听起来像句废话,其实不然。剪马鬃不像去理发店剪头那么轻松,必须得费上一番周折。
每年马群的马都要进行灌药驱虫(胃蝇蚴虫)。
一把子马,三四十匹,关在圈子里,用皮撒绳一个一个地套;套住以后,七八个人把马往四柱栏里死拉硬拽。
这些马,不是乘马,它们就跟野马一样桀骜不驯。
干这种活很费体力。所以,干活前,先宰头牛,支口大铁锅;把牛骨肉剁了,放到锅里,再撒上几把粗盐,煮着。肉熟了,大家边吃边干。
马被强行拽到保定栏里以后,用绳子捆好。
兽医站在马的右侧,往马鼻子里插胃管,一直插到胃里;然后接上漏斗,往里灌“敌百虫”液。
剪马鬃的人站在马的左侧,一剪子一剪子地往下剪。药灌完了,毛也剪完了,谁也不耽误谁。
马群里的马,不是那匹马都能剪毛的,鬃毛短的马,就不是选择的对象。
一个小组一二百匹马,能剪几麻袋鬃毛,可拧八九条毛绳。
拧毛绳也有程序
先做一个捻坯毛的陀子——找一根不粗不细三十多公分的圆木棒,在木棒中位,钉一根粗铁丝;铁丝的顶端弯成钩状。
先把一绺鬃毛缠在铁钩上,然后用力转动陀子的木棒,使它快速旋转起来,接着把一绺一绺的鬃毛往上续;毛坯绳捻长了,就缠到陀子上的木棒上;慢慢地,木棒上的毛坯绳越缠越多,最后缠不下了,再将毛坯绳从木棒上倒下来,缠成一个团备用。
毛绳的制作,要由两人来完成。
地上摆个木架子,架子上端有块横板;横板上开三个小洞。用粗铁丝做三根带有两个直角的摇把子;把子的前端弯成钩状。
把三根摇把子分别插在架子横板上的三个洞里。然后再用一块也开有三个洞的长方形木板套在三个摇把子的后端。
根据所需毛绳的长度,取三根毛坯绳,一头绑在柱子上,另一头分别固定在三根摇把子前端的弯钩上。
前面的人握着一个带把柄的锥体木头,把三根毛坯绳分别嵌在木锥体的三个槽里。
这时,后面的人抓住摇把子上的木板,朝一个方向不停地转动上劲,三根毛坯绳受力后变紧,并渐渐地绞拧在一起形成毛绳。
前面的人掌控着木锥体,慢慢地往后退,毛坯绳越来越紧,毛绳也越来越长。
最后结尾,毛绳下线。
这是我们生活过得地方
也是我们曾经知晓的故事
相信你会有亲切的感觉
和我一起慢慢阅读
细细品味,翻飞思绪
刘国君:团-生活篇(一)看看你会干的有几样?针线活、打土块盖小房、上房泥、打炉子火墙、编背篓、养猪种菜、土造淋浴器、挖菜窖
刘国君:团-生活篇(二)你吃过几种美食?甘肃洋芋蛋拉条子揪片子、青海炒面锅盔、山东煎饼卷大葱、河南拌汤、湖南辣子、贵州熏肉
刘国君带你回忆失去的事物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