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出现。
例如:胃痛、泛酸、腹胀、嗳气等,这些都属于胃部的常见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怎么辩症?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飞速加快,盼望好好坐下来吃饭都成了一种奢侈。特别是送快餐的快递人员,生活特不容易,顾客是上帝,上帝来了,自己的吃喝拉撒睡都得忍着。渐渐地,胃病上门,越来越严重。
为了生活而奔波,大家都不容易啊。
为健脾胃的经典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的区别介绍一番,
处方组成①理中丸的处方组成: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
全方配伍,辛热祛寒,甘温补中,共奏温中祛寒、健胃之功。
②附子理中丸的处方组成: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全方配伍,辛热散寒,甘温补虚,共奏温中健脾之功。
③桂附理中丸的处方组成:肉桂、附子、党参、炒白术、炮姜、炙甘草。
全方配伍,肾阳不足,温中祛寒,共奏温中健脾之功。
功能与主治①理中丸的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②附子理中丸的功能:温中健脾。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③桂附理中丸的功能:补肾助阳,温中健脾。
主治: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
注意事项①理中丸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不宜消化的食物。
如何从常见症状察觉胃部疾病?胃病分许多种。胃不舒服,我们如何来推测它的性质呢?这可以从表现症状上作大致判断:
●胃痛大多见于胃粘膜糜烂和溃病,由酸水刺激糜烂面引起。
●腹胀和嗳气多见于胃病累及肌层,引起胃动力下降。
●消化不良和稀便多见于消化酶分泌不足,这些症状有萎缩性胃炎可能。
●烧心、咽部不适则是食管返流的典型症状。
胃部疾病症状初见时虽有端倪,但最终确诊需做胃镜检查。
为什么胃病如此常见?首先要从胃的结构和病机说起。
胃,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偏左侧,上有贲门,连接食管,下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两者之间就是胃体。胃壁从内至外分三层,即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胃炎」就是发生于胃粘膜的炎症。
开始时表现出充血、水肿,即为「浅表性胃炎」。继而出现表面溃烂,即为粘膜糜烂。糜烂加深成一个洞,即形成「胃溃疡」,溃疡侵蚀血管,就会造成「溃疡出血」。
如果炎症反复发作,会使胃粘膜细胞受损、变性。由复层鳞状上皮异变为类似肠上皮的「单层柱状上皮」,这就是「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
这预示着发生进一步细胞变化的风险。
而「贲门」和「幽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松弛,则会造成「食管返流」和「胆汁返流」,对胃和食道造成进一步损害。
在人的一生中,许多因素都会造成胃的损害。
如:吃辛辣、冰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不规律、不卫生及感染幽门螺杆菌等。
如此日积月累,「胃病」就产生了。
道医如何治疗胃病?道医认为,胃病发生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脾和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
在症候上,把胃病归纳为「虚证」和「实证」两大证型。医师说,在临床以「虚证」最为常见。
1实证胃痛拒按,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不畅;虚证见胃痛隐隐,按之得减,恶寒喜暖,多食易胀,嗳气得舒,大便溏薄。
2虚证胃镜检查多表现为慢性浅表或萎缩性胃炎、肠化、粘膜糜烂等。
在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健脾、温胃助运」的方法,并且根据「痛酸」为主还是「胀滞」为主,组成不同经验方,辨证施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