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胃胀 >> 如何消除胃胀 >> 正文 >> 正文

跟诊记录5胃病的虚证与虚实夹杂

来源:腹泻胃胀 时间:2021-10-9
今天记录的两个病例是一对父子。老爷爷已经81岁,身体还很硬朗。叔叔50岁。两人脾胃都有些不舒服,不同之处在于一个虚证,一个虚实夹杂证。这是我第一次给患者辩证开方。发生了什么我们往下看吧01脾肾阳虚男81岁太姥爷在常规望闻问切后,给坐在旁边的我布置了一个小题目:把老爷爷当成我自己的患者,对其进行辩证和开方。可以把脉、看舌象也可以进行问诊。我说完之后,我爸再纠正补充,最后太姥爷提出见解。我疯狂抚额,有些许多紧张。老爷爷和叔叔人都很好,笑着鼓励我,说没关系尽管说。舌诊:舌质红,舌苔白,舌头中间有裂纹。根据裂纹判断脾胃不好。问诊:①胸闷?没有——判断心脏没有大问题。②大便次数?成形么?每天便的次数多,有时候成形,有时候不成形。早上起来上卫生间。——患者主诉。③喜欢吃热的还是凉的?吃热好受,不碰凉的。——根据这点判断阳虚。④夜尿?不频。——判断肾气还足。辩证:收集完信息,我调动知识储备进行辩证。第一反应是最近听课学到的五脏轴轮图。心肺判断无问题。老爷爷性格开朗,根据舌象和问诊也没有肝郁的情况。因为夜尿不频繁,判断肾也无问题(一个失误)。开方:提到拉肚子我第一反应是芍药汤(治湿热痢疾),当时在现场有点紧张,没有再多加思考其他方。我最后的答案是:脾胃阳虚;开的方是芍药汤。老王对我进行纠正。芍药汤对的是急性肠炎,轻利湿热,消炎。主要是祛邪为主。老爷爷阳虚,病也不急,应以扶正为主。所选方剂应为四君子汤+四神丸。“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根据《黄帝内经》所言,还要考虑到老人家已经80多岁,肾阳虚。所以应是脾肾阳虚。太姥爷首先肯定了爸爸的回答,姜还是老的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然后也肯定我抓住了阳虚的矛盾。太姥爷最后给出方剂为:乌梅丸+四神丸。乌梅20g附子20细辛10花椒20当归20白芍20党参20白术20茯苓20诃子肉20黄连20黄柏20干姜15补骨脂20吴茱萸15五味子脾虚胃盛男50岁脾虚:拉肚子——脾阳不足脉无力——气虚主诉:口气重——胃火盛(胃黏膜有炎症)。胃肠挺好,不胀。血压?高;吃降压药?吃了胸闷?没有辩证为脾虚胃盛。开方为半夏泻心汤+枳实消痞丸。黄连10g法半夏20g枳实20g厚朴20g干姜12g白芍15g柴胡15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地龙10g(活血利尿降压软化血管)黑蚂蚁10g(补肾气)益母草60g桂枝10g方解:①口臭、舌苔黄、有裂纹用黄连;②胃胀用半夏+枳实厚朴;③拉稀腹泻,热药大于寒药,干姜用量大于黄芩黄连;④白芍平肝,缓解胃和胆管的平滑肌,胆管中的胆汁下来,帮助消化,胃的功能也变好了。⑤益母草60g一大把。没有一定量达不到效果。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方,他善用虫类药(地龙、水蛭,血肉有形之品治疗)。03复盘

1.提到的方剂。

芍药汤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水煎服,食后服。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水煎服。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四神丸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需;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火衰扶。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

丸剂或水煎服。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脾肾阳虚之肾泄。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脏清热又安蛔。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乌梅用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研成细末,加蜜制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温脏安蛔。

→脏寒蛔厥证。

*腹痛时作,手足厥冷,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蛔。亦治久泻、久痢。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水煎服,去滓再煎。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干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半夏曲人参厚朴枳实黄连

丸剂或水煎服。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2.《周易》里提到的圆运动的中医学:

3.这次自己尝试辩证开方收获很大。之后跟诊时会更注意独立思考。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自己差的还很多。.叔叔和老爷爷都是吃药见效来复诊的患者。叔叔聊天时说到之前一直不信中医。主要是:对中医不了解;感觉见效慢;煮的过程复杂。

①关于熬药复杂:

医院和诊所中药的剂型可供选择的形式有很多。传统汤药可以熬成袋装。患者无需掌握熬药技术,按时取药即可。

颗粒剂更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方便携带,随冲随喝。

医院熬制好,患者每天上下午各一勺,兑水冲服。

②感觉见效慢:

叔叔吃了两代药后,感觉口气往回返,有所好转。对中医的偏见也不攻自破。

③对中医不了解:

国家现在对中医是扶持政策。《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已经大规模进入中小学的课堂。对于中医学子来说,弘扬中医文化更是不能推脱的责任。

5.太姥爷推荐阅读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书。朱良春善用虫类药,要向前辈学习。正好爸爸之前读过,翻出来又给我继续看。

《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

《朱良春医集》主治医生:曹大夫、王大夫记录者:滋晗

福洋中医内科诊所

我是谁:中医世家,从小背着汤药歌在爸爸的医馆长大,见证了无数人被爸爸治愈的滋晗。

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rhxcwz/8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