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中医称为“痞证”,其病因多为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又因患者进食生冷、油腻、煎炸之物而致寒冷错杂,气机升降失调而发病。腹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非都是“气”,如腹水、肿大的囊肿、巨大肿瘤的压迫和牵扯均可使病人感到腹胀。为此,我们要弄清“腹胀”的原因,别被“功能性腹胀”所误。
上了年纪后,脾胃动力下降,很多老年人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食欲减退、胃胀、反酸、腹泻等症状,以下五种按摩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可缓解胃胀、反酸等症状,促进消化功能。1.双手用力相搓,待掌心发热后,两手掌相叠,左上右下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揉摩肚脐部位30圈,然后再顺时针揉摩30圈。每日早、中、晚饭后各1次。2.右手掌放在肚脐上方约12厘米的地方,先用右手掌根用力向左推·30次,然后再用左手掌根用力向右推30次。此方法要在每日早、中、晚饭前进行。3.两手指相交叉抱拳,两大拇指并起,将大拇指突起的关节面贴在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用力揉动5分钟。每日早饭后进行。4.双手大拇指分别按在两侧小腿的足三里穴处,用力揉按5分钟。每天早、晚饭前各1次。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一个强壮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和胃化湿、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5.跷起拇指,拇指可抵住咽喉下方的胸骨处,顺着胸腹部正中线,逐渐向下推摩,至肚脐为l遍。每日早、中、晚饭后分别推摩两遍。胸腹部正中线是任脉的循行部位,任脉是人体的奇经八脉之一,其胸愎段的方位有和胃降逆、理气健睥的作用,是临床治疗胃胀反酸、呕吐常用穴位。选取任脉的胸腹段进行整体推摩可使多个穴位协同发挥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艾灸方
艾灸足三里大病之后或劳倦过度或吃多了,出现精神疲乏、腹胀绵绵时,可以用干艾叶点燃温灸足三里穴(间隔1~2厘米),也可用隔姜灸。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连熏3~5天。
食疗方
鸡肫皮煎酒曲腹中胀气、胃中堵塞、不思饮食的人,可用鸡肫皮30克、生酒曲15克,共煎饮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饮数天,可使胀气消除、食欲增加。
橘皮茶用新鲜橘皮50克,将其撕碎,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泡,当茶饮,对较轻微的胀气颇有疗效。若无新鲜橘皮,可去药店买6克陈皮泡茶饮服,也有一定作用。
杨梅酒鲜杨梅洗净,晾干,加高粱酒浸满,封固三个月备用。食欲不振、胀气不舒时,少量佐餐饮用,可获立竿见影之效。
山楂麦芽汤生山楂、炒麦芽各15克,水煎2次,1日分2次饮服,连饮数日。食积不化、胀气持续者服用,能较快消除症状。
喝点稀醋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可以每天饮两三次稀醋。将一汤匙米醋加入一杯冷开水中,调匀服下。每天清晨喝一杯柠檬水,也有一定作用。
“痞(pi)满”是中医的术语,即胃中痞塞、满闷不适,常见于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还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病症的患者。痞满和我们平时说的腹胀不同,腹胀除了自己感觉胀满还可以看到腹部胀大,用手摸可以感觉腹部因胀而硬满,而痞满只是感觉胃脘痞塞不通,胸隔满闷不舒,观察腹部既看不出有胀大,用手摸腹部也没有硬满、疼痛的感觉。中医认为+痞满虽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胆等多脏腑均有关系。饮食不节、七情失和、外感寒邪等均可以引起痞满不适。中医外治法对消除痞满有独特的疗效,佩戴中药兜肚就是其中一种治法。中药兜肚一般是用密致的棉布2层,做成兜肚形状。先在一层棉布上铺一层薄棉花,然后将中药末均匀撒在棉花上,接着再铺一层薄棉花,覆盖上另一层棉布,在缝纫机上先封边,再纵横缝纫,使药物固定而不至于堆积或离散。每日坚持佩戴于腹部,兜肚中的药物通过气味传导进入机体各脏腑、经络,直达病所发挥药效,从而起到消除痞满的目的。一般根据痞满病因的不同,所用兜肚的药物也不同。生气后痞满许多脾胃不好的老人会在生气后出现痞满不适的症状,这是由生气导致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所致。除了痞满不舒外,还伴有胸胁胀满、爱叹气、咽部有异物感、不思饮食等症状。所以兜肚内用药应以疏肝理气的中药为主。可用醋柴胡、枳壳、苏梗、法半夏、木蝴蝶各10克,研成细末,依上述方法做成中药兜肚即可。于生气后佩戴,连用3天。伤食后痞满老人平时消化功能就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导致胃;脘痞满不适,并且伴有嗳腐吞酸、矢气腐臭、小便浊、大便黏等症状。由于消化不好,接下来的几天都不想吃东西,有的甚至产生了厌食。这是因为饮食不节,宿食不化,导致了脾胃的气机阻滞,从而出现了痞满不适。兜肚所用中药应以消积导滞为主。可以用山楂15克、炒莱菔子20克、神曲25克,研成细末,制成兜肚佩戴,一般连续佩戴5天即可。受凉后痞满本来就脾胃功能不好,再加上寒邪犯胃,引起胃中痞塞、满闷不适,并且伴有呃逆(打嗝)、喜热饮等表现。这是因为寒邪阻滞了胃的气机,使得胃气不降而出现不适。兜肚所选之药应以祛寒药为主。小茴香粉、千姜粉各30克,制成兜肚佩戴。连续佩戴3—5天。脾胃虚痞满慢性脾胃疾病患者,日久脾胃虚弱,脾胃升降失常,所以每天都有胃脘痞满、胀闷不适,生气、伤食、受寒后痞满更甚。平时还伴有身困体乏、少气无力、精神委靡、大便溏稀等症状,需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治疗。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各15克,砂仁10克,共研细末,制成兜肚佩戴。由于此类痞满病程久,故应长期佩戴兜肚。一般1个月为1疗程,1疗程换药1次。
当肠胃胀气或不舒服时,可食用以下两款药膳来调理改善:
粉光参鱼汤
材料:虱目鱼1条、粉光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6克、生姜5片、米酒10毫升。
做法:虱目鱼洗净、切小块,放锅里,再把所有食材洗净后放入锅里,加毫升水,置入电饭锅中煮熟。
功效:能改善吃不下饭、消化不良、腹部胀气、大便溏泻等情况,适合经常肠胃胀气或不舒服的人食用。
陈皮猪肉粥
材料:瘦猪肉50克、陈皮6克、皮蛋1颗、葱1根、白米1杯、少许食用油、少量盐。
做法:煮好白饭,锅里放少许食用油,加入瘦肉、葱段后炒,加入适量水,等沸后加入陈皮约煮2分钟,再加入白饭、瘦肉丝、皮蛋、葱段等一起煮成粥,熟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可改善肠胃胀气、打饱嗝、胃口差、消化不良等症状,适合肠胃胀气或不舒服者食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rhxcwz/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