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三伏贴、三伏灸?
“三伏”是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其中头伏和末伏各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的穴位,利用夏季人体相对旺盛的阳气,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我科三伏灸包括督灸、脐灸、温针灸,原理同三伏贴,将药物贴敷替换成艾灸的方法,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2.三伏贴、三伏灸时间
伏前加强:.7.06--.7.15
头伏:.7.16--.7.25
中伏:.7.26--.8.4
中伏加强:.8.5--.8.14
末伏:.8.15--.8.24
3.三伏贴、三伏灸的适应症
医院针灸科"冬病夏治"三伏贴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风湿疼痛等。特点是:现场制作,保证药效,穴位准确,疗效可靠。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身痛、产后风等寒症。
4、“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亚健康体虚: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通过“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4.三伏贴使用须知
1.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三岁以上)为2-4小时。连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每伏第一天贴敷效果最佳。
2.三伏贴的禁忌人群:孕妇、2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或皮肤易过敏者不宜;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不宜;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不宜。
3.贴敷期间局部会出现轻微灼热刺痛感、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均为正常现象,若灼热难耐,应立即去除药物。若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者,医院皮肤科处理。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忌空调、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久待。贴药取下后六小时内不宜洗冷水澡。
预约
办公室:
郭主任:
李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lnwz/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