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贺信 >> 贺信优势 >> 正文 >> 正文

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扬帆奋进的厦门

来源:贺信 时间:2023/12/16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这是扬帆奋进的一年!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向广大特区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征程上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报记者王火炎摄牢记嘱托扬帆奋进这一年厦门市委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贺信重要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当先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作示范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事业取得新进步就在本月9日,一个关系厦门未来的重大战略规划,在贯彻落实贺信重要精神一周年之际,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历时一年科学谋划,重磅出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绘制了蓝图。用行动书写新时代答卷用实干诠释使命与担当来看这份“厦门答卷”厦门牢记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职责使命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高起点、高素质的竞争态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排头兵年,厦门21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为16家。整合效果初步显现,今年来,国有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3个轨道TOD项目、策划生成18个PPP项目和8个REITs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超亿元。“中金厦门安居REIT”成为全国首批上市交易的保障房REITs项目。《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推出21条全国首创或领先措施。厦门自贸片区(本报记者王火炎摄)厦门自贸片区新增15项全国首创举措,象屿、海沧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离岸国际贸易试点、数字自贸区加快推进。厦门港(本报记者许秋珩摄)1—10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万标箱;11月,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6万标箱,刷新自开港以来单月最好成绩,持续巩固全国第七、全球第十三的强港地位。厦门至明斯克的中欧班列(本报记者王协云摄)截至目前,我市外贸集装箱航线增至条。今年,“丝路海运”航线增至94条;中欧(厦门)班列增开至白俄罗斯线路;厦门翔安机场全面开工。投洽会客商云集(本报记者张江毅摄)第22届投洽会全球瞩目,举办了50多场投资洽谈及项目对接,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额达亿元。金砖“中国年”系列活动推出个示范项目,金砖创新基地签约29个合作项目、总投资亿元。海丝中央法务区(本报记者张江毅摄)海丝中央法务区成立一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集聚法务相关机构多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云平台等建成投用,现代化国际化的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初步形成。嵩屿集装箱码头(本报记者王协云摄)年,厦门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排头兵位置,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获评全国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正向激励支持10个城市之一。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厦门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固“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位居全国15个同类城市第一。环东海域美峰片区(本报记者黄嵘摄)今年来,厦门先后出台四轮稳增长措施,1—10月落实市级稳增长政策亿元,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亿元,运用财政杠杆撬动银行帮扶资金超亿元。厦门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举办企业家大会、校友经济发展大会,大力开展投行招商、基金招商,注册私募基金总规模超过亿元。厦钨新能源烧结生产线(本报记者黄嵘摄)厦门谋划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支柱产业、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天马显示、士兰微电子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年内可新增百亿工业企业3家。14个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省第一。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研发人员戴上VR设备(本报记者张奇辉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厦门“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城市百强。今年,厦门引进6家新型研究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净增家以上、总数超过3家;1—10月,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其中家企业增长超%。建设中的新体育中心(本报记者林铭鸿摄)1—10月,新开工建设项目个、增长55%,计划总投资亿元。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黎安校区(本报记者林铭鸿摄)这一年,厦门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医院试运营,海沧疏港通道建成通车,全市建成76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万个,创历年之最。处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最前沿的厦门先行先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继续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同产业、共同家园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努力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今年初,我市针对去年底出台的《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落地制定了《实施细则》。会展北两岸金融中心(本报记者黄嵘摄)今年,厦门相继设立大陆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首家全国性台商产业投资基金,为台企提供多方位的资金支持。1—10月,厦门新设立台资企业家,增长14.4%;一批重点台资项目增资到资;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企业增至家。厦门首个台青金融公寓(本报记者张奇辉摄)一年来,不仅举办了台湾专才对接会,还评选台湾特聘专家,人才政策一再加码。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本报记者王火炎摄)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让两岸青年深受鼓舞。12月3日,第十八届海图会在厦门闭幕,促成两岸图书交易额万元人民币,达成两岸版权交易及相关产业项目合作项。厦金焰火对放,画面左侧为金门焰火(本报记者林铭鸿摄)“厦金共同生活圈”正在构建,金门已成为厦台跨境贸易的货物中转集散中心;厦金基础设施联通加快推进,通电、通气、通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本报记者黄嵘摄勤劳勇敢的厦门人民将牢记嘱托,勇毅前行紧紧盯住“一个总体目标、两点重要要求、三项重点任务”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继续创造爱拼敢赢的传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华章作出厦门贡献(记者:蓝碧霞刘艳徐景明综合厦门日报、福建日报美编:林思勤视频编辑:谢佳诺杨进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lnwz/10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