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贺信 >> 贺信前景 >> 正文 >> 正文

网络科普,点燃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金台资

来源:贺信 时间:2023-3-13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家长带着孩子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浙江慈溪,学生参与录制科普教学视频。新华社发

参观者在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游览。新华社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今天,科普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科普,在网络时代呈现新特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知识网红”陆续涌现,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凭着重互动、善交流的优势,在网络世界刮起“科普旋风”。网络科普的平台也越来越宽,除了知乎、果壳等专业知识平台,哔哩哔哩视频网(B站)于今年6月初正式上线“知识区”,为海量年轻用户打造“科普圈”。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科普面临哪些新契机、存在哪些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9月19日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光明智库带您品味四位科普大V的科普故事,并请专家分析建言。

让科学素养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讲述人:果壳网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嵇晓华

姬十三

年,我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毕业,选择成为一名科普作家。没想到,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中,这份个人兴趣被一位风险投资家看中了。他对我说,科学素养将在未来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未来图景瞬间打动了我。

年,我和伙伴们创办了果壳网,起步之初经历了很多困难。最近三到五年,果壳开始快速成长,成为国内科普原创内容的知名平台之一。

“科技有意思”,这是果壳一直秉持的理念。我们的追求是: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而不失专业的传播信息。例如,年2月13日,玉兔号月球车解决技术故障恢复工作之际,果壳与新华社联合打造的微博账号“

月球车玉兔”发布微博“Hi,有人在吗”,活泼亲切的表达方式不但传递了信息,也在网上引发热烈互动。

今年,果壳10岁了。10年间,果壳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原创科普文章、视频10万余条,积累了近位各领域科普作者,培养了50位经验丰富的全职编辑,先后与数千位各领域专家互动,共吸引了约万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zhengxing.net/wzqdyy/9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